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清後期至清末時的全國工業改革運動。這場運動發起的動機,是清政府經歷英法聯軍之役後,在領土、主權及連串經貿特權向列強「開放」,令統治階層及大臣痛定思痛,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

1860年8月,大沽炮台被聯軍攻陷 (網上圖片)

1860年8月,大沽炮台被聯軍攻陷 (網上圖片)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口號,毫無疑問是源自魏源,他在介紹西方科技及地理的《海國圖志》一書裡明確說:「是書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那麼,我們經常說,在清人口中所說的「夷人長技」究竟是什麼?

更多相片
1860年8月,大沽炮台被聯軍攻陷 (網上圖片)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清後期至清末時的全國工業改革運動。這場運動發起的動機,是清政府經歷英法聯軍之役後,在領土、主權及連串經貿特權向列強「開放」,令統治階層及大臣痛定思痛,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

《海國圖志》局部 (網上圖片)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口號,毫無疑問是源自魏源,他在介紹西方科技及地理的《海國圖志》一書裡明確說:「是書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那麼,我們經常說,在清人口中所說的「夷人長技」究竟是什麼?

銷煙想像圖 (網上圖片)

魏源在書中續提,指:「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海國圖志》是近代早期介紹西方社會情形最全面的一本書,可惜卻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剛一出版就被清廷毀滅糟蹋,卻漂洋過到了日本變成了暢銷書,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指導性書籍。然而,口號最早是魏源提出來的,但他是在林則徐思想主張的基礎上而昇華出來。所以,這個思想的最早源頭,可以說歸於林則徐。

《清代學者像傳》中的魏源畫像 (網上圖片)

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抵達廣州主持禁煙。他經過一段時間與洋人打交道後,逐漸意識到必須了解洋人,才能制伏他們,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他才親赴澳門了解情況,廣泛收集傳教士編寫的資料,最終寫成《四洲志》,後來轉交給了魏源。魏源根據這本書,最終寫成《海國圖志》。

廣州十三行洪氏卷軸 (網上圖片)

據了解,林則徐剛到廣州時,他的思想也很陳舊,與一般士大夫沒什麼分別。比如說,當時中國士大夫普遍認為,外國地廣人稀、物產奇缺,必須仰仗地大物博的中國才能活下去,尤其是茶葉和大黃。更稱外國人常年吃肉,如果缺了這兩樣,將消化不良致死。林則徐也這麼認為,在《諭各國夷人呈繳煙土稿》中寫道:「大黃、茶葉、湖絲等類,皆中國寶貴之產,外國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

這就是為什麼林則徐在禁煙過程中,動輒就拿出「封港」,「以商制夷」來嚇唬外國人。而且,在軍事方面也自信爆棚。與英國戰爭打了兩年,很多人仍深信這一說法:英國人只是在海上厲害,一旦登陸,由於洋人膝蓋不會打彎,就會立刻完蛋,史載曰:「夷人腰硬腿直,一擊即倒」。

《海國圖志》局部 (網上圖片)

《海國圖志》局部 (網上圖片)

魏源在書中續提,指:「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海國圖志》是近代早期介紹西方社會情形最全面的一本書,可惜卻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剛一出版就被清廷毀滅糟蹋,卻漂洋過到了日本變成了暢銷書,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指導性書籍。然而,口號最早是魏源提出來的,但他是在林則徐思想主張的基礎上而昇華出來。所以,這個思想的最早源頭,可以說歸於林則徐。

銷煙想像圖 (網上圖片)

銷煙想像圖 (網上圖片)

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抵達廣州主持禁煙。他經過一段時間與洋人打交道後,逐漸意識到必須了解洋人,才能制伏他們,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他才親赴澳門了解情況,廣泛收集傳教士編寫的資料,最終寫成《四洲志》,後來轉交給了魏源。魏源根據這本書,最終寫成《海國圖志》。

《清代學者像傳》中的魏源畫像 (網上圖片)

《清代學者像傳》中的魏源畫像 (網上圖片)

據了解,林則徐剛到廣州時,他的思想也很陳舊,與一般士大夫沒什麼分別。比如說,當時中國士大夫普遍認為,外國地廣人稀、物產奇缺,必須仰仗地大物博的中國才能活下去,尤其是茶葉和大黃。更稱外國人常年吃肉,如果缺了這兩樣,將消化不良致死。林則徐也這麼認為,在《諭各國夷人呈繳煙土稿》中寫道:「大黃、茶葉、湖絲等類,皆中國寶貴之產,外國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

廣州十三行洪氏卷軸 (網上圖片)

廣州十三行洪氏卷軸 (網上圖片)

這就是為什麼林則徐在禁煙過程中,動輒就拿出「封港」,「以商制夷」來嚇唬外國人。而且,在軍事方面也自信爆棚。與英國戰爭打了兩年,很多人仍深信這一說法:英國人只是在海上厲害,一旦登陸,由於洋人膝蓋不會打彎,就會立刻完蛋,史載曰:「夷人腰硬腿直,一擊即倒」。

歸根到底,清人將中國原本的開放和包容性統統拋諸腦後,沐浴在所謂「天朝大國」的虛幻當中。當世界大勢發展急速變化時,反應也慢他人一大拍,到了之後的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之役後,滿洲貴族上層才真正想改革。可惜已經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