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20年前戊戌維新的故事

博客文章

120年前戊戌維新的故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120年前戊戌維新的故事

2018年02月19日 18:00

新年讀史。新年假期比平日清閒,是讀歷史的好時機。今年是戊戌年,戊戌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鉅變年份,讀讀歷史,溫故知新。

拿起中國歷史小說家唐浩明著作的《楊度》,這是一本佳作,書中主角楊度雖然較少為人認識,卻是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滿清政府在1895年於中日甲午戰爭中落敗,被逼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當時一班仕子聯名作「公車上書」,反對朝廷簽訂馬關條約,楊度是一個活躍參與者。

甲午戰爭之所以震動人心,因為大清帝國經營十年之久、耗費數千兩白銀建立的北洋艦隊,在一場戰爭中全軍覆沒。中國人不能接受,國家虛弱到如此地步。日本面積不及中國三十分之一,中國當時有四億人,日本人口不及中國十分之一,這樣一個小國,卻可以將中國打敗。在馬關條約中,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澎湖列島,賠償軍費兩萬萬兩白銀,相當於滿清政府當時全年財政收入兩倍多。一場戰爭,一條條約,成為奇恥大辱,令中國人猛醒。

國窮民弱,窮則思變。3年之後,到了1898年,即是戊戌年,康有為、梁啟超大力推動光緒皇帝進行戊戌維新,楊度曾經積極參與。到這場短命的百日維新快到尾聲時,楊度的老師王闓運感覺到危機將至,叫他抽身而退,令楊度及時避過了被慈禧太后追殺的命運。

楊度後來問老師王闓運,為何以預見戊戌維新終要失敗,王闓運除了指出朝廷大員的行為令他嗅到風向外,還提到三大問題: 第一,維新要砸掉多少人的飯碗? 王闓運說:「利不什者不變法」,意指若利有十倍,擁護者多,反對者少,變法易行得通。維新運動單是廢科舉已打爛很多人的飯碗,他們自然出來拼命。第二,推行者光緒皇帝力弱。王闓運認為康有為、梁啟超的不幸,在於扶持一個軟弱無力的皇帝,反對一個強悍而死黨眾多的太后,這是失敗的主因。第三,維新主義者推動的民權、民主不合中國國情,若實行起來,中國會分裂成十多個小國,國分則力弱。

看《楊度》一書,令我不時掩卷沉思,120年前中國開始萌發的鉅變,是從「強國夢」開始。日本的明治天皇在1867年,以16歲之齡登位,以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為首的維新派,要廢除幕府制度(日本皇權本已衰落,長期由將軍領導的幕府執政,有點像中國戰國時代),成立天皇政府,爭取「大政奉還」。明治天皇登位後,一年後開始明治維新,日本在二十多年間,建立起一個強大國家,打敗大清皇朝。中國當時一眾有志青年,就想倣效日本的明治維新,將中國打造成一個強國。建立強國是目的,模仿外國制度只是手段。

今年是失敗的戊戌維新120週年,也是成功推動的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要在戊戌維新80年後,到1978年,才摸索到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革新之路。如果套用王闓運分析戊戌維新三大失敗原因,恰恰看到改革開放的成功關鍵,第一,改革本來會砸掉保守派的飯碗,但中國一場文革,已將太多數人的飯碗打碎,既得利益者少,人心思變。第二,推行改革開放的鄧小平是一個強人,是推動改革成功的關鍵。第三,中國無實行民主制度,路子走對時,可以不受干擾地放手去幹。

如今再到戊戌之年,習近平上台後推動新一波的改革,核心是對內打貪,對外開放,同樣是以強人領導去走改革之路,要把中國發展成現代化新強國。

中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變經濟體,相信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梁啟超和楊度,也想像不到。中國強國之夢,到底那日能圓?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習近平指中美關係不日進則日退 冀兩國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

2024年04月26日 23:46 最後更新:04月27日 00:22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習近平見布林肯。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見布林肯。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指出,45年的中美關係歷經風風雨雨,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對手;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習近平見布林肯。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見布林肯。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強調,中方願意合作,但合作應該是雙向,中方不怕競爭,但競爭應該是共同進步,而不是零和博弈。中方堅持不結盟,美方亦不要搞小圈子,雙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夥伴,不要針對對方,不要反對對方,不要損害對方。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亦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

習近平見布林肯。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見布林肯。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強調,中國有句話,不日進,則日退。中美關係亦是這樣,希望雙方團隊繼續努力,積極落實他與美國總統拜登達成的三藩市願景,令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

中方引述布林肯表示,美方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透過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與中國衝突,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希望與中方保持溝通,認真落實兩國元首三藩市共識,尋求更多合作,避免誤解誤判,負責任地管控分歧,推動美中關係實現穩定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