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初入中原時頒發剃髮令,命令所有佔領區的民眾都要剃掉一部分頭髮,只能將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若有不遵從法令者就處死。也就是說那些選擇投降的明朝人,也必須要剃掉頭髮來證明臣服。

晚清時期中國健壯苦力 (網上圖片)

晚清時期中國健壯苦力 (網上圖片)

清朝入關,明朝已亡,臣民不得不從,然而據清朝頒布的剃髮令,留下的頭髮不允許剃掉,所以日積月累,辮子會越來越長,勞動上來會極為不便。從一些清代背景的電視電影也可見,他們都會將頭髮纏在脖子上,又或者盤在額頭。到了西方人接觸清朝人時,他們會被這種剃光前額的頭髮,露出光光的額頭,將餘下的頭髮編成長辮所吸引。19世紀,他們會以「豬尾巴」(pigtail)來稱呼中國人的辮子。

更多相片
晚清時期中國健壯苦力 (網上圖片)

清軍初入中原時頒發剃髮令,命令所有佔領區的民眾都要剃掉一部分頭髮,只能將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若有不遵從法令者就處死。也就是說那些選擇投降的明朝人,也必須要剃掉頭髮來證明臣服。

1870年代中期在美國三藩市的華人 (網上圖片)

清朝入關,明朝已亡,臣民不得不從,然而據清朝頒布的剃髮令,留下的頭髮不允許剃掉,所以日積月累,辮子會越來越長,勞動上來會極為不便。從一些清代背景的電視電影也可見,他們都會將頭髮纏在脖子上,又或者盤在額頭。到了西方人接觸清朝人時,他們會被這種剃光前額的頭髮,露出光光的額頭,將餘下的頭髮編成長辮所吸引。19世紀,他們會以「豬尾巴」(pigtail)來稱呼中國人的辮子。

1869年美國加州諷刺漫畫 (網上圖片)

「Pigtail」雖然在英文中並無貶義,但隨著中國形象日益下滑,本來就異於別國的辮子髮式,逐漸被西方人嘲弄、侮辱。一些文人將「pigtail」拆開變為「pig's tail」。日本媒體也隨之用「豚尾」來特指中國辮子。「辮子」成了「豬」的標誌,野蠻、落後的象徵。所以,當時中國不少留洋學生,甚至遠洋海做苦力的勞工,因此受外國人侮辱。後來,有些出外遊學的清人,索性剪掉長髮,穿著方面也向西方靠攏。

1880年廣州 (網上圖片)

不過,一直生活中清朝統治下的百姓,仍然沒有這個觀念,更認為「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之下,剪辮是不道德,是背叛祖先。對於西方人來說,留辮新奇獨特,他們很有興趣去了解,清朝男子日常如何打理辮子:究竟該多久才洗一次?辮子到底有多骯髒?

網上圖片

據說,有一位英國傳教士,專門記載了清人頭髮的事。他指出當時清朝極度落後,女人裹腳纏足、男人留著特別長的辮子。那些達官顯貴的頭髮看起來都是鋥亮,整齊乾淨。他們隔幾天就命傭人鬆開髮辮清洗後,再用一些花露水或中藥之類,讓髮辮保持清新香氣。

清末上海流動梳辮攤位 (網上圖片)

所以,有身份地位的人,總擁有一條又黑又亮又粗的髮辮,甚至會將紅繩和金絲線編在一起,有人還要用紅穗子點綴。不過地位低下的百姓,頭髮卻大多滿是污垢,稍微一靠近就能聞到特別強烈的噁心氣味,傳教士載,它們聞起來有如老鼠窩的味道。

清末「剃頭擔子」 (網上圖片)

對於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來說,生活可以體面精緻,衛生問題花錢便能使人去解決。至於百姓人家,也有專門去理髮服務的。據了解,老北京三十六行有一行叫做「剃頭擔子」。他們會一副扁擔挑,一邊挑著裝著剃刀毛巾等等工具的箱子,一邊挑著小火盆,上面座一壺水。當走街串巷遇到有人要剃頭,就會「擺好陣」,讓客人坐著躺著,先熱敷面部,然後動刀修面,再打散辮子,為客人洗頭、抹頭油,最後重新打辮。除了「剃頭擔子」,澡堂都有這一類服務。

網上圖片

至於家境貧寒的人,保證溫飽也成問題,就不會有心思去處理自己的頭髮。為生計勞碌奔波,辮子總會混雜污物汗水等等,久而久之肯定有很大的氣味。他們可要到夏天,會去河裡洗澡,順便將頭髮洗洗,冬天是不會洗的。又或者要到過時過節,或者娶親這些大日子,才會好好的去洗個澡,把辮子梳洗乾淨。

到了清末,剃髮留辮被當作陋習,也興起剪辮風潮。率先剪辮的是海外華人及留學生。1898年1月,新加坡華人組織華人剪辮會,並登報倡議集體剪辮,主要的理由為「辮子不雅」,辮髮一般不洗,會發臭,還有其他原因包括:辮子容易絞到機器,構成危險;辮子像禽獸的尾巴;辮子像鐵鏈等等。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除了少數人堅持留辮,如學者辜鴻銘、張勳及麾下辮子軍,以示效忠清朝外,大多數中國人都先後剪辮,《論辮髮原由》載:「髮辮之消除,亦與滿洲而俱盡」,這樣的打扮才成為歷史。

1870年代中期在美國三藩市的華人 (網上圖片)

1870年代中期在美國三藩市的華人 (網上圖片)

「Pigtail」雖然在英文中並無貶義,但隨著中國形象日益下滑,本來就異於別國的辮子髮式,逐漸被西方人嘲弄、侮辱。一些文人將「pigtail」拆開變為「pig's tail」。日本媒體也隨之用「豚尾」來特指中國辮子。「辮子」成了「豬」的標誌,野蠻、落後的象徵。所以,當時中國不少留洋學生,甚至遠洋海做苦力的勞工,因此受外國人侮辱。後來,有些出外遊學的清人,索性剪掉長髮,穿著方面也向西方靠攏。

1869年美國加州諷刺漫畫 (網上圖片)

1869年美國加州諷刺漫畫 (網上圖片)

不過,一直生活中清朝統治下的百姓,仍然沒有這個觀念,更認為「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之下,剪辮是不道德,是背叛祖先。對於西方人來說,留辮新奇獨特,他們很有興趣去了解,清朝男子日常如何打理辮子:究竟該多久才洗一次?辮子到底有多骯髒?

1880年廣州 (網上圖片)

1880年廣州 (網上圖片)

據說,有一位英國傳教士,專門記載了清人頭髮的事。他指出當時清朝極度落後,女人裹腳纏足、男人留著特別長的辮子。那些達官顯貴的頭髮看起來都是鋥亮,整齊乾淨。他們隔幾天就命傭人鬆開髮辮清洗後,再用一些花露水或中藥之類,讓髮辮保持清新香氣。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所以,有身份地位的人,總擁有一條又黑又亮又粗的髮辮,甚至會將紅繩和金絲線編在一起,有人還要用紅穗子點綴。不過地位低下的百姓,頭髮卻大多滿是污垢,稍微一靠近就能聞到特別強烈的噁心氣味,傳教士載,它們聞起來有如老鼠窩的味道。

清末上海流動梳辮攤位 (網上圖片)

清末上海流動梳辮攤位 (網上圖片)

對於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來說,生活可以體面精緻,衛生問題花錢便能使人去解決。至於百姓人家,也有專門去理髮服務的。據了解,老北京三十六行有一行叫做「剃頭擔子」。他們會一副扁擔挑,一邊挑著裝著剃刀毛巾等等工具的箱子,一邊挑著小火盆,上面座一壺水。當走街串巷遇到有人要剃頭,就會「擺好陣」,讓客人坐著躺著,先熱敷面部,然後動刀修面,再打散辮子,為客人洗頭、抹頭油,最後重新打辮。除了「剃頭擔子」,澡堂都有這一類服務。

清末「剃頭擔子」 (網上圖片)

清末「剃頭擔子」 (網上圖片)

至於家境貧寒的人,保證溫飽也成問題,就不會有心思去處理自己的頭髮。為生計勞碌奔波,辮子總會混雜污物汗水等等,久而久之肯定有很大的氣味。他們可要到夏天,會去河裡洗澡,順便將頭髮洗洗,冬天是不會洗的。又或者要到過時過節,或者娶親這些大日子,才會好好的去洗個澡,把辮子梳洗乾淨。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到了清末,剃髮留辮被當作陋習,也興起剪辮風潮。率先剪辮的是海外華人及留學生。1898年1月,新加坡華人組織華人剪辮會,並登報倡議集體剪辮,主要的理由為「辮子不雅」,辮髮一般不洗,會發臭,還有其他原因包括:辮子容易絞到機器,構成危險;辮子像禽獸的尾巴;辮子像鐵鏈等等。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除了少數人堅持留辮,如學者辜鴻銘、張勳及麾下辮子軍,以示效忠清朝外,大多數中國人都先後剪辮,《論辮髮原由》載:「髮辮之消除,亦與滿洲而俱盡」,這樣的打扮才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