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 年少好俠誓言富民救國

史空穿梭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 年少好俠誓言富民救國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 年少好俠誓言富民救國

2018年12月10日 10:00 最後更新:11:22

維新變法失敗,慈禧太后大舉搜捕維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遭到逮捕並斬首,其中一人便是譚嗣同。

譚嗣同 (網上圖片)

譚嗣同 (網上圖片)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家境富裕,但他不同於一般的公子哥兒,既不花天酒地,也不追求功名利祿。青少年時代的譚嗣同,已很崇拜美國的華盛頓,更希望引入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令民族再度興旺起來。另外,譚嗣同又結識了江湖中人,學習騎馬劍擊,練得一身好武藝。

更多相片

譚嗣同 (網上圖片)

維新變法失敗,慈禧太后大舉搜捕維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遭到逮捕並斬首,其中一人便是譚嗣同。

右一譚嗣同 (網上圖片)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家境富裕,但他不同於一般的公子哥兒,既不花天酒地,也不追求功名利祿。青少年時代的譚嗣同,已很崇拜美國的華盛頓,更希望引入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令民族再度興旺起來。另外,譚嗣同又結識了江湖中人,學習騎馬劍擊,練得一身好武藝。

慈禧太后 (網上圖片)

成年後,譚嗣同很快便結婚,婚後不久,便開始了十年漫遊的生活,他奉父之命赴南北參加科舉省試,往返干甘、陝、豫、冀、湘;來往於鄂、皖、蘇、浙、台各省,在這段時間,他接觸了城鄉的社會現實,加深了對社會積弊、民間疾苦的了解,激發了他探求經國救世方案的熱忱。

他認為要救中國,便只有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發展工商業,又提出了變法以富民強國的政治主張。在其自述中,更表示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變法改革事業。

右一譚嗣同 (網上圖片)

右一譚嗣同 (網上圖片)

成年後,譚嗣同很快便結婚,婚後不久,便開始了十年漫遊的生活,他奉父之命赴南北參加科舉省試,往返干甘、陝、豫、冀、湘;來往於鄂、皖、蘇、浙、台各省,在這段時間,他接觸了城鄉的社會現實,加深了對社會積弊、民間疾苦的了解,激發了他探求經國救世方案的熱忱。

同一時間,他刻苦攻讀中國古代進步恿想家的著作,閱讀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歷史、地理,及自然科學書籍。他對洋務派的「船堅炮利」政策深感不滿,認為它不能富民強國,不是救國之道。

慈禧太后 (網上圖片)

慈禧太后 (網上圖片)

他認為要救中國,便只有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發展工商業,又提出了變法以富民強國的政治主張。在其自述中,更表示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變法改革事業。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