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救6歲重病兒 肝癌父不化療慳錢

兩岸

為救6歲重病兒 肝癌父不化療慳錢
兩岸

兩岸

為救6歲重病兒 肝癌父不化療慳錢

2019年01月09日 12:34 最後更新:12:52

患上肝癌的爸爸不接受化療,希望慳錢給為患重病的兒子。

四川一個6歲男童患有「神經母細胞瘤」,手腳癱瘓,留醫深切治療部超過30天,爸爸雖然患有肝癌,不過他卻放棄自己的治療,只求自己的兒子能治好,健康出院。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患上肝癌的爸爸不接受化療,希望慳錢給為患重病的兒子。

網上圖片

男童剴剴在2015年確診神經母細胞瘤4期,經過兩年的手術、化療、移植等治療,終於可以停藥,不過好景不常,去年11月再次入院,他手腳癱瘓,大小便失禁,更在深切治療部留醫超過一個月,至今仍未知道確切病因。

網上圖片

爸爸楊仕剛一心希望能夠慳錢救治兒子,不過在2017年底,發現自己右腹總是脹痛,加上想到兒子看病要花錢,即使影響正常工作,都沒有去檢查,結果發現已經是肝癌中晚期。

網上圖片

剴剴被送到深切治療病房前,楊仕剛抱着他說,「這裡只能一個人進去,爸爸媽媽不能陪著,不要怕。」剴剴起初不想去,但最後仍說,「爸爸你不要放棄我,要堅強。」楊仕剛聽到兒子的說話,忍不住當場大哭,更指,「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不會放棄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男童剴剴在2015年確診神經母細胞瘤4期,經過兩年的手術、化療、移植等治療,終於可以停藥,不過好景不常,去年11月再次入院,他手腳癱瘓,大小便失禁,更在深切治療部留醫超過一個月,至今仍未知道確切病因。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爸爸楊仕剛一心希望能夠慳錢救治兒子,不過在2017年底,發現自己右腹總是脹痛,加上想到兒子看病要花錢,即使影響正常工作,都沒有去檢查,結果發現已經是肝癌中晚期。

由於一家仍欠醫院9.7萬多元人民幣(約11.3萬港元)費用,楊仕剛不做化療,只接受手術治療,並在手術後2個月不到便復工。有義工知道他一家情況後,去年底發起籌款,希望能緩解燃眉之急。截至上周六(5日),已籌集了4萬多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剴剴被送到深切治療病房前,楊仕剛抱着他說,「這裡只能一個人進去,爸爸媽媽不能陪著,不要怕。」剴剴起初不想去,但最後仍說,「爸爸你不要放棄我,要堅強。」楊仕剛聽到兒子的說話,忍不住當場大哭,更指,「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不會放棄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大醫學院首創「先縮後除」配以活肝移植 根治末期肝癌成全球首例

2023年12月14日 20:11 最後更新:20:11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以及癌症醫學中心臨床腫瘤學系團隊,於2023年初發表全球首創的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為多位原本不適合接受手術的中晚期肝癌病人提供可以根治的機會。其中一位四期肝癌病人接受「先縮後除」治療後轉化為一期,並成功完成活肝移植,成為世界首例。

左起:蔣子樑醫生、陳智仁教授、病人黃先生及兒子、以及陳妙儀醫生。

左起:蔣子樑醫生、陳智仁教授、病人黃先生及兒子、以及陳妙儀醫生。

此外,團隊亦將此綜合治療方案應用在年長病人身上,成功切除腫瘤。活肝移植個案已於今年在亞洲移植學會的學術會議上發表,隨後刊登在世界知名的期刊《肝癌》。

肝癌是本港常見癌症,手術或肝臟移植是現時唯一根治方法,但只有三成病人適合進行手術,令5年內整體存活率亦僅有三成,故當今研究主要聚焦如何擴大手術模式或移植以作根治。

港大醫學院。 網上圖片

港大醫學院。 網上圖片

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陳智仁,及癌症醫學中心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蔣子樑醫生帶領的研究團隊,早前率先開創「先縮後除」的治療方案,提出結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來誘導中晚期肝癌縮小。

是次是全球首次通過這種綜合治療,成功將晚期(第四期)肝癌「縮小」成早期(第一期),然後進行活肝移植「除去」腫瘤。與此同時,陳智仁及其團隊亦為一位患有兩個腫瘤的85歲長者(迄今最年長的病人)採用同樣的治療策略,成功切除腫瘤。

第一位病人是65歲黃先生,本身為乙型肝炎帶菌者,2022年11月因腹脹痛求醫。電腦掃瞄顯示一個直徑長達18.2厘米的腫瘤完全佔據整個左肝,且入侵了主門靜脈,判定為第四期肝癌。保守估計黃先生只有半年壽命,然而肝癌研究團隊為黃先生進行「先縮後除」療法。

外科手術是目前唯一根治肝癌的方法。

外科手術是目前唯一根治肝癌的方法。

半年後,掃描顯示黃的腫瘤由原來的18.2厘米逐漸縮小至9厘米,癌指數(甲胎蛋白)更由起初的每毫升10萬納克以上大減至每毫升80納克。兩隊外科醫生於是為黃進行活肝移植手術,將黃先生的兒子的肝臟移植到黃身上,

手術於23年8月21日進行,歷時12小時。手術順利,黃亦於術後第15天出院。黃術後肝功能正常,最後的檢查報告顯示整個肝臟仍然可見的腫瘤只有1.5厘米(第一期),其餘部分均沒有發現癌細胞。移植手術至今已將近4個月,黃先生身體狀況良好,亦未見復發。團隊相信這是全球首個通報的病例。

有港大醫學院團隊治療下,黃先生(中)成功移除肝腫瘤。

有港大醫學院團隊治療下,黃先生(中)成功移除肝腫瘤。

另一名透過「先縮後除」醫治肝癌的是85歲的葛先生,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肺結核,發現肝臟有兩個腫瘤,一個在右肝(直徑6.5厘米),另一個在左肝(直徑3.1厘米),並壓迫左肝靜脈。考慮到葛先生的年紀,手術風險很高。採用「先縮後除」綜合治療後,葛先生的腫瘤的活躍範圍分別縮小至2.3厘米及1.8厘米。陳教授及其外科團隊隨後為葛先生進行手術切除兩個腫瘤。葛先生術後復原進展良好,手術後4天已能岀院回家。

陳智仁表示,團隊很榮幸能為肝癌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成功為病人經此綜合治療將四期肝癌轉化成一期、再進行活肝移植的個案,成為世界首例,患者康復情況令人鼓舞。團隊提出嶄新「先縮後除」治療方案對於肝癌患者和醫學界具有深遠的研究意義和臨床價值。

「港大開創的『先縮後除』策略為肝癌治療帶來突破。」陳智仁續解釋:「此治療方案有效延長病人壽命,特別是需要將腫瘤期數降期及縮小以進行肝臟移植的病人。再者,『先縮後除』的特點是侵入性低、安全和接受程度高,切合不適合高風險和複雜手術的年長病人的需要,為長者帶來治療契機。」

港大醫學院稱,該治療方案提供了確切的治療時間表,大部分病人在半年內都得到明顯的治療效果,讓病人和家屬有明確的治療計劃和預算。團隊展望這一嶄新技術為全球帶來全新的治療方向,啟發更多的研究、創新、交流和協作,讓更多肝癌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