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國央行行長令人震驚的預測:能取代美元的不是SDR,是人民幣

博客文章

英國央行行長令人震驚的預測:能取代美元的不是SDR,是人民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國央行行長令人震驚的預測:能取代美元的不是SDR,是人民幣

2019年01月11日 17:41 最後更新:17:55

過去這一年,美元大升後開始回軟,外幣和人民幣在大跌後開始反彈,投資界分成兩大陣營:支持美元全球領導地位的一方,以及拋棄美元的一方。

在特朗普發起制裁和貿易戰之下,那些被針對的國家開始重新審視美元,尋找可替代它的支付方式。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對此極為直白的評論,仍然讓市場震驚不已。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AP圖片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AP圖片

當地時間本週三上午,卡尼在參與「讓我們決定貨幣未來」問答環節的網上直播節目,被問到:您是否認為有生之年會看到某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SDR(特別提款權)之類的會成為一種全球貨幣? 如果是的話,是否會是由數字貨幣、區塊鏈或者黃金背書的?

對此,卡尼的回應非常坦率:

卡尼:IMF的SDR是為了特殊的目的設計的,即為IMF成員國補充官方儲備,來幫助其解決支付平衡問題。因此其不是為了成為普遍支付方式,不是作為貨幣而存在的。

問: 您不認為SDR能取代美元,那麼其它貨幣呢?

卡尼:我認為最終而言,會出現美元之外的其他儲備貨幣。全球金融系統的發展滯後於全球經濟,並且在發達經濟體,相對其經濟活動,外界對其金融資產有不對稱關注。譬如說,新興市場國家佔到全球活躍度的60%,但它們在全球金融資產中的佔比則只有約33%。目前全球50%的國際貿易是通過美元支付的,而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不到10%。

在全球秩序重構的情況下,這種分歧會減少,在此期間,其他儲備貨幣會出現。我認為那可能是已經存在的某個國家貨幣,比如人民幣。

問: 您對數字貨幣挑戰法定貨幣的可能性存疑嗎?

卡尼: 數字資產才剛出現不久,以貨幣形式來看,前景並不好,更別提作為全球貨幣了。它們是很糟糕的保值工具,其價格單日價差就非常高。

數字資產在英國的主流商業地區以及網上零售中,都不被接受作為支付手段。它們近期開始引發了對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市場透明度、洗錢、資助恐怖主義、避稅以及逃避制裁等問題的擔憂,這都是各國官方試圖解決的。

問:您認為美元會失去其儲備貨幣的地位,那麼對金本位回歸怎樣看?

卡尼:將一種全球貨幣的價值依賴於黃金是不妥的。在布列頓森林體系下,在1944年到1971年間,美元和黃金掛鈎,而國際上其他貨幣的匯率就和美元聯繫起來的,當時全球範圍內對黃金的供應量能否匹配日益增長的貨幣需求,有所擔憂。

這種擔憂在70年代初達到頂點,因此這一系統崩潰了。在那之後,所有主要國家都轉向了浮動匯率,SDR價值的基礎也從黃金轉向更穩當的一攬子貨幣。事實上,對此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將人民幣和黃金結合在一起或許就是答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需求國,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則在全球排名第七。事實上,就在剛剛過去這個12月,中國央行宣佈兩年多以來第一次增持黃金儲備。
在目前各個貨幣都在加速失去其購買力的情況下,回歸到一種更為健全的貨幣將是趨勢所在。

看看惡性通脹之下的委內瑞拉,如果依靠健全貨幣將如何來解決問題。當然,這仍然困難重重,在已經遭遇信用危機的國家中,如果靠扔更多錢來拖延時間,那麼只會使其貨幣崩潰。雷曼兄弟倒閉時這一方法成功,但也只是差一點沒有失敗而已,這種方法是不太可能再成功一次的。

對中國來說,用黃金為人民幣背書是一個好辦法。甚至在未來一片下滑中,在其它貨幣紛紛崩潰的情況下,這將成為最後的贏家。

編者按: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是加拿大人,自2008年起任加拿大央行行長五年多。自2013年7月初起擔任英國央行行長,成為了英國央行300多年歷史上首位外籍行長。卡尼的最初任期只有五年,但於2016年末同意將任期延長12個月。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NASA日前稱,希望能夠對火星取樣返回工程作出重大調整。對此,內地《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歸納出兩點原因:太費錢、太費時間。

其一,NASA「火星採樣返回」計劃的初始預計成本為44億美元,而去年底,預計成本卻飆升至80億至110億美元。NASA認為,在可能獲得的資金範圍內,沒有可靠的技術、適當的時間表和預期成本來實現這個計劃。「在當前預算下,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其二,根據現在的評估,火星取樣返回,等到樣本到達地球約2040年。屆時NASA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載人登陸火星的工程,樣本回來越晚,對於載人探火的意義就越小。

現如今,美國「毅力號」號已經在火星工作兩三年,並已從捷陀羅隕石坑採集並存儲了些許樣本。從地質來看,這些樣本的採集地是最有可能構成生命存續的地區,據說幾十億年前曾是個浩瀚的湖泊。

NASA原定火星探測計劃是發射兩艘飛船,第一艘計劃在火星軟著陸,隨後將「毅力」號採集的樣本收集起來,放置在上升器上,隨後在火星表面點火升空,進入環火軌道。而後發射第二艘飛船,駐泊在環火軌道上,等待上升器到達後與其對接,再將樣本轉移到飛船上,隨後起航返回地球。

美國火星探測任務

美國火星探測任務

第一艘飛船由NASA研製,第二艘飛船原本是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合作項目。而據報道,NASA在2024年預算提案中要求為該項目提供近9.5億美元,但預計只能獲得希望值的三分之一。由於美國國會分配給NASA的2024年最終預算存在不確定性,眼下預算緊張,還有「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項目、「帕克」太陽探測器、其他行星探測項目都需要花錢,因此今年2月位於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裁減了約530名員工,約佔員工總數的8%。

當下NASA急於想出一個既能省錢又能提速的方案。若依靠科學家提出新方案,就有些困難,因為原方案已經是很長一段時間想出的最佳辦法。若依靠商業航太企業,也有些困難,因為商業航太企業甚至還沒有實現過一次完美的地外行星軟著陸。

王亞男認為,將「毅力」號的樣本帶回地球,已迫在眉睫。在任務實施的關鍵階段,若要對方案作出重大調整,意味著未來可能存在更多不確定性。若火星探索勢在必行,那麼現在應該考慮如何按照既定節點完成,而非考慮如何能既省錢又加速。現在看來,NASA的火星樣本是否能在2040年返回地球,2050年是否能載人登火都存在疑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