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長期翹腳壞處多 或致假長短腳骨盆傾斜

生活事

長期翹腳壞處多 或致假長短腳骨盆傾斜
生活事

生活事

長期翹腳壞處多 或致假長短腳骨盆傾斜

2019年03月08日 08:00

平時應該避免翹腳多於10至15分鐘

不少人都習慣翹腳,女士慎防走光又好,在寫字樓上班又好,很多時一坐低,不自然就會翹腳。當你以為翹腳坐好舒服,但其實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翹腳和人類膝蓋、脊椎、骨盆有著莫大的負面影響。設計圖片

翹腳和人類膝蓋、脊椎、骨盆有著莫大的負面影響。設計圖片

翹腳的壞處有很多,一般比較聽得多的有靜脈曲張、高血壓等。臨牀護理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當人類翹腳至膝蓋位時,血壓會顯著升高。至於會否直接引致靜脈曲張,醫學界其實還未完全有一個定案。身兼骨科醫生和美國奧運水球隊隊醫的Naresh C. Rao表示,他沒有看過證明翹腳和靜脈曲張的研究,又指出「靜脈曲張多數跟年老、遺傳和肥胖有關聯」。

不少人都習慣翹腳,女士慎防走光又好,在寫字樓上班又好,很多時一坐低,不自然就會翹腳。資料圖片

不少人都習慣翹腳,女士慎防走光又好,在寫字樓上班又好,很多時一坐低,不自然就會翹腳。資料圖片

另外美國錫安山醫學中心心臟病學家Hooman Madyoon博士解釋,翹腳會較易阻礙血液流通,令該處的血管壓力上升,因此令腿部會浮現青筋,甚至引起痠麻脹痛的不適。

但無可否認的是,翹腳和人類膝蓋、脊椎、骨盆有著莫大的負面影響。

在翹腳的動作當中,雙腳交叉會令下方受壓的膝蓋壓力增加。資料圖片

在翹腳的動作當中,雙腳交叉會令下方受壓的膝蓋壓力增加。資料圖片

在翹腳的動作當中,雙腳交叉會令下方受壓的膝蓋壓力增加,膝蓋會因為不正常的扭動,令骨盆扭曲、受壓。背脊的下半部分亦會因此而長期彎曲,長時間下去或可造成「寒背」等。其中美國洛杉磯物理治療師Vivian Eisenstadt曾進一步解釋:「翹腳時膝蓋向下施壓,髖關節同時會扭曲,骨盆會不平衡、下背會弓起,脊柱承受的壓力自然變大。」她又補充,長時間翹腳更有可能壓迫腰椎背,造成椎間盤突出,所以最好都是放平雙腳坐較好。

有不少醫學研究都提出,長期翹腳可能會引致多種嚴重的後遺症。譬如骨盆中的梨狀肌可能會出現受壓、發炎,因而令臀部、後大腿出現陣痛。另外,退化性關節炎亦是潛在患上的毛病之一,由於雙腳長期互相承受壓力,額外的負擔會令膝蓋軟骨磨損。年輕時可能會出現腳軟、腳痛,老年時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則大大提高。

翹腳時膝蓋向下施壓,髖關節同時會扭曲,骨盆會不平衡。設計圖片

翹腳時膝蓋向下施壓,髖關節同時會扭曲,骨盆會不平衡。設計圖片

有專家提出翹腳甚至會造成「假長短腳」。這個病其實是指腿骨長度不變,但因為骨盆、脊椎傾斜和彎曲,令雙腳出現不對稱的情況。對於患者而言,最大困擾就是會影響他們日常的步行走路。「大腿後的肌肉長度慢慢縮短,久而久之會牽動骨盆周圍肌肉,令他們用力不平均,分分鐘令骨盆出現嚴重傾側。最明顯他們會發覺自己走路姿勢不穩」,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李林鍵醫師解釋。

所以最好平時應該避免翹腳多於10至15分鐘,而每坐下來超過半小時,應起身活動身體。坐著時亦應該保持雙腳貼地,而膝蓋與臀部最好要保持90度直角,才算是良好坐姿。

美國最新研究揭示長期食用海鮮可能攝入「永久化學物質」,因此迫切需要修訂公共衛生標準。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美研究指出食用海鮮增加人體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被長期低估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最新研究發現,食用海鮮時可能會暴露於「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是一類被認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然而,食用海鮮可能增加接觸PFAS的風險長期以來都被顯著低估,這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個人飲食選擇上都可能有重大影響。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者呼籲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海鮮消費的安全性

此研究已於學術期刊《暴露與健康》(Exposure and Health)上發表,並呼籲要儘快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人們能安全食用海鮮。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持久性及難分解等特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

研究指出,PFAS是一種含氟表面活性劑,常用於製造塑膠和不沾鍋等產品,因其持久性和在環境中難以分解的特性而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在土壤和水域中積累,尤其是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此外,PFAS已被證實與多種健康問題如癌症、胎兒異常、高膽固醇、甲狀腺問題及生殖障礙等相關。研究更顯示,幾乎所有美國人血液中都有可測量的含量。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團隊在新罕布夏州對當地多種海鮮進行了PFAS含量測試

研究團隊選擇了具有工業背景且海鮮消費量位於全美前列的新罕布夏州作為研究地點。他們在當地沿海市場購買了銷售量最高的26種海鮮進行檢測,包括鱈魚、黑線鱈、龍蝦、三文魚、扇貝、蝦和吞拿魚等採檢PFAS含量。

研究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濃度最高其他海產含量則較低

研究結果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平均濃度最高,每克肉含1.74至3.30毫微克(nanograms),而其他海產的含量大多低於每克肉1毫微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PFAS在環境中普遍存在難以確切得知來源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PFAS普遍存在於環境中,因此對於如何確定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及其如何進入海洋食物鏈是一大挑戰。他們特別提到兩類海洋生物更可能在體內累積PFAS:一是貝類,通常棲息於靠近岸邊的海底,二是大型海洋生物,因為牠們可能通過食用較小型的海洋生物攝入PFAS。

流行病學副教授再次呼籲制定相關的食品法規保護公眾健康

達特茅斯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Megan Romano強調,雖然海鮮是精益蛋白質與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但也可能是人類接觸PFAS的潛在低估來源。因此,他並非建議不吃海鮮,而是再次呼籲盡速制訂相關食品法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