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玉珍四川建明夏國 後人降明再流放至朝鮮

歷史長河

明玉珍四川建明夏國 後人降明再流放至朝鮮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玉珍四川建明夏國 後人降明再流放至朝鮮

2019年03月23日 10:00

至今南北韓均有明玉珍後人聚居。

巴蜀地區四周群山,有大河之阻,境內大平原土肥水美、物產豐饒,是個「四塞之國」、「天府之國」,加上境內局勢安定,所以在一些王朝的末期,經常是野心家意圖割據之地。在巴蜀地區割據建國的政權很多,但絕大多數以成都為都城,唯有明玉珍創建的明夏帝國,卻在重慶建都。後代最終在朝鮮繁衍至今。

更多相片
朝鮮半島的明玉珍後人每年回到重慶祭祖 (網上圖片)

至今南北韓均有明玉珍後人聚居。

《明史·明玉珍傳》局部 (網上圖片)

明玉珍是元末湖廣行省隨州人,家中世代務農。據《明史·明玉珍傳》記載,明玉珍「身長八尺餘,目重瞳子」、「素無遠略,然性節儉,頗好學,折節下士」。明玉珍青年時正趕上元末動亂,湖廣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在蘄水起兵,進攻四周州縣。明玉珍為保衛家鄉,集結鄉兵千餘人屯駐結柵自固。

網上圖片

到了公元1353年,徐壽輝僭號稱帝,國號為「天完」,並派人招安明玉珍,後者被逼無奈,只好加入天完政權,在權臣倪文俊手下效力,並以元帥身份駐守沔陽,期間屢次與元軍交鋒,被射瞎右眼,由此得了「明眼子」的綽號。

明玉珍墓傳世畫像 (網上圖片)

情況如楊漢部眾所言,明玉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攻取重慶,生擒當年射瞎自己右眼的元將哈麻禿。明玉珍首戰告捷,又繼續向蜀中用兵,接連擊敗青巾軍首領李喜喜、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平章朗革歹、參政趙資等人後,順利攻取整個四川。隨後,明玉珍又派軍四處攻略,掌控的地盤越來越大。

朱元璋畫像 (網上圖片)

明玉珍稱帝後,致力內政建設,並在劉楨輔佐下廣設學校、開科取士,以最大限度吸收蜀中精英。同時,明玉珍又安集流民、寬徭薄賦,使蜀中日趨繁榮穩定,政權深得民心。

朝鮮半島的明玉珍後人每年回到重慶祭祖 (網上圖片)

直至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大將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人進攻明夏,連戰連捷,同年六月兵臨重慶城下。此時,明昇自知大勢已去,便只能率眾出降。明昇投降後,攜全家遷往北京,並被朱元璋降封為歸義侯。次年,朱元璋將明昇、彭太后等27人流放至高麗,並要求他們不做官、不做民。

朝鮮半島的明玉珍後人每年回到重慶祭祖 (網上圖片)

朝鮮半島的明玉珍後人每年回到重慶祭祖 (網上圖片)

明玉珍是元末湖廣行省隨州人,家中世代務農。據《明史·明玉珍傳》記載,明玉珍「身長八尺餘,目重瞳子」、「素無遠略,然性節儉,頗好學,折節下士」。明玉珍青年時正趕上元末動亂,湖廣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在蘄水起兵,進攻四周州縣。明玉珍為保衛家鄉,集結鄉兵千餘人屯駐結柵自固。

《明史·明玉珍傳》局部 (網上圖片)

《明史·明玉珍傳》局部 (網上圖片)

到了公元1353年,徐壽輝僭號稱帝,國號為「天完」,並派人招安明玉珍,後者被逼無奈,只好加入天完政權,在權臣倪文俊手下效力,並以元帥身份駐守沔陽,期間屢次與元軍交鋒,被射瞎右眼,由此得了「明眼子」的綽號。

倪文俊因為沔陽連年遭受洪澇災害,軍糧不濟,便派明玉珍率軍萬餘人、船50艘,朔長江而上,到三峽一帶籌集糧草。與其他將領不同,明玉珍治軍嚴整,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由此得以屢立戰功並深受民眾擁戴。明玉珍漸因軍功升遷至奉國上將軍、統兵都元帥,成為天完政權的骨幹。

明玉珍籌糧任務完成,本打算率軍回沔陽,卻遇上重慶義兵元帥楊漢的部眾五千人前來投奔,而楊漢此時已被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殺害,並以重慶防備空虛、蜀中內耗不已為由,建議明玉珍順流而上攻取重慶、進圖四川。明玉珍最終在部將戴壽的鼓勵下,同意向川渝進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情況如楊漢部眾所言,明玉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攻取重慶,生擒當年射瞎自己右眼的元將哈麻禿。明玉珍首戰告捷,又繼續向蜀中用兵,接連擊敗青巾軍首領李喜喜、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平章朗革歹、參政趙資等人後,順利攻取整個四川。隨後,明玉珍又派軍四處攻略,掌控的地盤越來越大。

1360年,天完軍大將陳友諒於殺死徐壽輝,並自立為漢帝。消息傳至蜀中,明玉珍因平素與陳友諒不和,便迅即斷絕與他的關係,並在1361年在境內自稱「隴蜀王」。兩年後,明玉珍在大謀士劉楨等人的擁戴下,在重慶自立為帝,國號大夏,史稱「明夏」,也是史上唯一在重慶建都的帝國。

明玉珍墓傳世畫像 (網上圖片)

明玉珍墓傳世畫像 (網上圖片)

明玉珍稱帝後,致力內政建設,並在劉楨輔佐下廣設學校、開科取士,以最大限度吸收蜀中精英。同時,明玉珍又安集流民、寬徭薄賦,使蜀中日趨繁榮穩定,政權深得民心。

明玉珍在位4年便駕崩,終年38歲,皇位由年僅10歲的太子明昇繼承。年幼明昇即位,朝政便由母親彭太后執掌,期間謹遵明玉珍遺言,固守經營渝川,堅決不向中原用兵。明昇即位兩年後(1368年),已相繼吞併陳友諒、張士誠兩大勢力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並在同年底將元順帝驅逐至漠北,儼然已成為天下的新主人。明朝立國初期,集中精力對付元朝殘餘勢力,暫未對明夏用兵,而朱元璋派人勸降明昇的舉動但遭拒絕。

朱元璋畫像 (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 (網上圖片)

直至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大將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人進攻明夏,連戰連捷,同年六月兵臨重慶城下。此時,明昇自知大勢已去,便只能率眾出降。明昇投降後,攜全家遷往北京,並被朱元璋降封為歸義侯。次年,朱元璋將明昇、彭太后等27人流放至高麗,並要求他們不做官、不做民。

據朝鮮文臣鄭麟趾的《高麗史》載,明昇一家到達高麗,受到高麗恭愍王王顓厚待,不僅將延安、白川兩縣賜予明昇做食邑,還把松都(即今天的開城)興國寺讓與他們作為邸宅,配以大量奴婢。明昇其後更娶總郎尹熙王之女為妻,繁衍子孫後代至今。據了解,明玉珍的後人大多分佈在朝鮮半島,北韓後裔有兩萬多人,南韓有四萬多人,而中國境內的後人多改為甘姓。每年12月,韓國均有大量明氏後人會到重慶祭祖,成為當地一大盛景。

朝鮮半島的明玉珍後人每年回到重慶祭祖 (網上圖片)

朝鮮半島的明玉珍後人每年回到重慶祭祖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