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科研團隊 完成全球首個剖析野生大豆基因組研究

社會事

中大科研團隊 完成全球首個剖析野生大豆基因組研究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科研團隊 完成全球首個剖析野生大豆基因組研究

2019年04月04日 09:00 最後更新:09:01

中大科研團隊完成全球首個野生大豆的參考基因組研究。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致力進行大豆遺傳基因研究,他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已經完成全球首個野生大豆的參考基因組,為世界大豆基因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他稱,野生大豆參考基因組在比較基因組和進化研究中有重要價值,可以幫助尋找重要基因,最終實現改良培植大豆品種,幫助研發高產、優質、耐逆大豆。有關研究成果日前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中大教授林漢明以「大豆研究:一段從實驗室到農田科研之旅」為題,與出席講座的中大師生分享研究工作。中大提供

中大教授林漢明以「大豆研究:一段從實驗室到農田科研之旅」為題,與出席講座的中大師生分享研究工作。中大提供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本身是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的林漢明稱,是次針對野生大豆的研究,應用由華大基因提供的第3代測序技術,加上其他嶄新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繪製出達至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野生大豆參考基因組。研究人員通過此基因組與已有的培植大豆基因組比較分析發現,野生大豆與培植大豆存在顯著的基因組結構差異,當中對遺傳育種有重大影響,同時亦解釋了大豆馴化過程中,大豆種子顏色改變的原因。

中大官網圖片

中大官網圖片

林漢明致力培植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的大豆品種,10年前率先應用嶄新的基因組學技術,發現野生大豆比培植大豆有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基因資源,可用於提升培植大豆的抗逆性、種子蛋白質和次級代謝產物含量等農藝性狀;並配合「聯合國農糧組織」倡議的氣候智能農業發展概念,令一些半乾旱和全旱地區都能種植大豆。

中大日前舉行「智慧的探索」公開講座,林漢明以「大豆研究:一段從實驗室到農田科研之旅」為題作為主題學者,與出席的200多名中大師生,分享他進行科研工作的心路歷程。

中大官網圖片

中大官網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調查指手語翻譯員為全職者不足一成 倡辦水平認證推動專業

2024年05月07日 17:03 最後更新:18:20

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的185位手語翻譯員當中,不足一成是全職工作,有近三成及兩成半是以兼職或自僱形式工作。

香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圖片

香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圖片

研究中心認為,手語翻譯在本港仍未系統化和專業化,期望香港能仿傚其他地方,設立完善的質素制度,提升手語翻譯水平,讓更多人看到行業前景,最終令聾人及整體社會受惠。

調查在今年3至4月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四成六受訪者從事手語翻譯不足5年;近一半人表示,剛開展手語翻譯職涯;近七成人認為,現時迫切需要更多翻譯培訓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 資料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 資料圖片

中大手語翻譯調查項目調查員陳意軒表示,社聯的手語翻譯員名單只有56人,不少政府部門和商業機構聘請手語翻譯員時,都要求申請人必須在有關名單上,而名單要求申請者須證明過往兩年曾從事手語翻譯工作超過200小時,並不代表其翻譯質素經過檢定;又提到海外的手語翻譯員專業協會能在從業員遇上困難時提供指導,但香港仍未有這類協會去支援從業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