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呂后干政惠帝無作為 史籍參透他非羸弱可欺

歷史長河

呂后干政惠帝無作為 史籍參透他非羸弱可欺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呂后干政惠帝無作為 史籍參透他非羸弱可欺

2019年06月10日 10:00 最後更新:06月11日 13:49

漢惠帝劉盈在位時深受呂后臨朝聽政控制,史者往往不太注意他。

漢朝國祚400多年,有位皇帝能力被嚴重低估,形像也被嚴重扭曲-漢惠帝劉盈。由於惠帝在位時,受到呂后控制,往往不太注意惠帝(《史記》未設孝惠本紀,反設〈呂太后本紀〉便是一例)。再加上當時史官為提高其異母弟漢文帝的地位,長期以來都將惠帝視為一位「仁弱」君主。

更多相片
當時史官為提高漢文帝地位,長期視惠帝仁弱。圖為宋代《卻坐圖》描繪文帝故事 (網上圖片)

漢惠帝劉盈在位時深受呂后臨朝聽政控制,史者往往不太注意他。

漢高祖劉邦畫像 (網上圖片)

到了近世學者所著的秦漢史,更索性直接忽略惠帝。近年有少數學者重新審視惠帝,雖然有部分認為惠帝並沒有實權,評價不高,但也有人留意惠帝並非軟弱不堪、無所作為,根據史實,他在位7年間的所作所為,反而見到一個仁慈寬厚、屢施善政的千古名君。

網上圖片

雖然以上的政策,基本上是屬於呂后的發揮,但惠帝為了令措施做得更好,在國內外局勢趨於穩定下,下詔取消高祖臨時增加的賦稅,重新恢復「十五稅一」標準。惠帝又免除徭役,鼓勵農民努力耕作、闢田增產。更難能可貴的是,惠帝還放鬆各種限制商人的政策,促進商業發展,增加國家收入。多種政策帶動下,漢朝經濟慢慢恢復,為後來「文景之治」打下基礎。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至於皇族方面,漢高祖駕崩後,惠帝在位,期間呂后幕後操縱朝政,瘋狂迫害昔日的情敵和庶子,當時,惠帝盡力保護他們。《史記》及《漢書》均有記載,例如齊王劉肥是惠帝的庶長兄,入朝期間因得到皇帝禮敬,遭呂后嫉恨,被賜予毒酒。惠帝見狀趕快救護,準備與兄長共飲毒酒,迫使呂后放棄計劃。

當時干政的呂后,為了「親上加親」,於惠帝四年(前192年)將年僅11歲的親外孫女張嫣召入宮中,讓她做惠帝的皇后。惠帝不敢違逆母后,但內心無法接。惠帝直到駕崩,都未曾與這名外甥女發生過實際關係。年紀輕輕就守「活寡」的張嫣,死於漢文帝後元年(前163年),此時距惠帝駕崩已有25年。據東晉時期編制漢朝野史《漢宮春色》記載,張嫣死後入殮時,宮女替她淨身時發現,皇后至死還是冰清玉潔:「后既無骨肉懿親在側,小斂時,侍女為后沐浴,驗視后之下體,皆曰:『可憐哉,后真處女也』。」由以上史實來看,漢惠帝非但不是一位軟弱可欺、無所作為的傀儡,他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在倫理道德方面,都堪稱帝王典範。

當時史官為提高漢文帝地位,長期視惠帝仁弱。圖為宋代《卻坐圖》描繪文帝故事 (網上圖片)

當時史官為提高漢文帝地位,長期視惠帝仁弱。圖為宋代《卻坐圖》描繪文帝故事 (網上圖片)

到了近世學者所著的秦漢史,更索性直接忽略惠帝。近年有少數學者重新審視惠帝,雖然有部分認為惠帝並沒有實權,評價不高,但也有人留意惠帝並非軟弱不堪、無所作為,根據史實,他在位7年間的所作所為,反而見到一個仁慈寬厚、屢施善政的千古名君。

惠帝在位期間,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施惠百姓。鑑於秦年連年戰亂,漢朝建立之初經濟凋敝,社會動盪,百姓困苦。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當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兒子惠帝在位時,國策得進一步推行。

漢高祖劉邦畫像 (網上圖片)

漢高祖劉邦畫像 (網上圖片)

雖然以上的政策,基本上是屬於呂后的發揮,但惠帝為了令措施做得更好,在國內外局勢趨於穩定下,下詔取消高祖臨時增加的賦稅,重新恢復「十五稅一」標準。惠帝又免除徭役,鼓勵農民努力耕作、闢田增產。更難能可貴的是,惠帝還放鬆各種限制商人的政策,促進商業發展,增加國家收入。多種政策帶動下,漢朝經濟慢慢恢復,為後來「文景之治」打下基礎。

漢初,思想文化領域承襲秦朝舊制,規定除官府相關部門收藏書籍,嚴厲禁止民間私藏,一旦違抗,據《漢書》張晏注:「秦律敢有挾書者族」,即遭受滅族酷刑。 「挾書律」在漢初推行愚民教育,起初有助政局穩定,但導致民眾知識長期保持低水平。所以,惠帝四年(前191年),劉盈抵受各方強大壓力,決然廢除「挾書律」,允許民間收藏書籍。此令一出,長期受壓的諸子百家再度活躍,社會氛圍產生積極變化。與此同時,有書可讀的士人可開始進入朝廷做事,為朝廷吸納人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皇族方面,漢高祖駕崩後,惠帝在位,期間呂后幕後操縱朝政,瘋狂迫害昔日的情敵和庶子,當時,惠帝盡力保護他們。《史記》及《漢書》均有記載,例如齊王劉肥是惠帝的庶長兄,入朝期間因得到皇帝禮敬,遭呂后嫉恨,被賜予毒酒。惠帝見狀趕快救護,準備與兄長共飲毒酒,迫使呂后放棄計劃。

不僅如此,惠帝對於當年差點搶走自己太子之位的異母弟劉如意,雖然他最終被呂后毒殺,但惠帝也千方百計保護。對於父親生前寵妃戚夫人,惠帝在見到她被削為「人彘」後,怒斥母親極度不人道,《史記》載:「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當時干政的呂后,為了「親上加親」,於惠帝四年(前192年)將年僅11歲的親外孫女張嫣召入宮中,讓她做惠帝的皇后。惠帝不敢違逆母后,但內心無法接。惠帝直到駕崩,都未曾與這名外甥女發生過實際關係。年紀輕輕就守「活寡」的張嫣,死於漢文帝後元年(前163年),此時距惠帝駕崩已有25年。據東晉時期編制漢朝野史《漢宮春色》記載,張嫣死後入殮時,宮女替她淨身時發現,皇后至死還是冰清玉潔:「后既無骨肉懿親在側,小斂時,侍女為后沐浴,驗視后之下體,皆曰:『可憐哉,后真處女也』。」由以上史實來看,漢惠帝非但不是一位軟弱可欺、無所作為的傀儡,他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在倫理道德方面,都堪稱帝王典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