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 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歷史長河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 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 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2019年07月07日 10:00

「韓」慢慢演變為朝鮮族的別名,現代韓語中被賦予「偉大」或「領袖」之意。

世界上有個國家叫韓國,全稱大韓民國,成立於1948年,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國家叫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兩個國家都叫韓國,那麼兩者之間有關係嗎?可從周朝說起。

更多相片
明人繪周武王像 (網上圖片)

明人繪周武王像 (網上圖片)

春秋諸侯位置圖 (網上圖片)

春秋諸侯位置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網上圖片)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網上圖片)

明人繪周武王像 (網上圖片)

明人繪周武王像 (網上圖片)

當年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輔佐周朝的周公,為周王朝設計一套國家制度:井田制、禮樂制、分封制,邏輯嚴密,對中國人影響至今。而當中的分封制度,也確保了周王朝的八百年江山。

周王朝的國王先以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為中心,沿著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大塊土地稱為「王畿」,由周天子直接統治管理。然後國王再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全部分封出去,由國王的兄弟子侄或功臣去統治。分封的國家中,有一名為晉國。

春秋諸侯位置圖 (網上圖片)

春秋諸侯位置圖 (網上圖片)

晉國始祖叔虞,是周武王與姜子牙女兒的兒子。後來周天子就將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以阪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的分封予他。因為晉國地盤大,又是周天子的直系,勢力雄厚,晉國也極力擴張,將一個叫韓城的地區兼併,韓城的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載:「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到春秋晚期,晉國逐漸被六大家族控制,後來又合併為四大家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以智氏家族勢力最大。韓、趙、魏三家聯合滅了智氏後,三家分晉成為:韓、魏、趙,加入「戰國七雄」行列。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指,朝鮮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被晉國吞併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也正因為部分韓族人遷徙到朝鮮半島,才讓那裡出現以「韓」命名的軍事組織。根據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當時半島上主要有三個軍事組織,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被稱為三韓時代。其中以辰韓經濟最發達,從事建房、織綢、使用鐵器、養蠶和役使牛馬等活動。「三韓」是現在朝鮮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韓國國名得來的原因。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局部 (網上圖片)

辰韓也叫秦韓,《史記》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來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三國志·魏書》和《後漢書·東夷列傳》也都有這樣的記載:「皆古之辰國也......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郡,弓為弧、賊為寇,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秦韓、有城柵屋室,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車。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換句話說,也就是說辰韓就是當年戰國七雄韓國遷徙過去的人,他們是因為秦始皇滅了韓國後無家可歸,帶著全家老少遷徙到朝鮮半島一帶。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網上圖片)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製,民多流入韓國」,此為「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後來到明清兩朝,朝鮮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到了清末的時候,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㷩,趁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勝利後,依照條約朝鮮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並於1897年宣布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李熙是為朝鮮高宗。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楊沛「竭盡全力」治理鄴城 王公貴族不敢造次

2024年05月17日 20:00

「竭盡全力」這個成語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中,當中有言:「太祖見之,問曰:『以何治鄴?』沛曰:『竭盡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

新鄭縣長楊沛為人正直、有遠見。東漢末年,天災頻發,新鄭也免不了受饑荒所困。百姓食不果腹,臉黃肌瘦。有見及此,楊沛責無旁貸地號召民眾大量收集乾椹、野豆等食物,以應對荒年。

椹,同「葚」,即桑樹的果實。古人因糧食不足,故把桑椹曬成「乾兒」,充當糧食。因此,「乾椹」就是曬乾了桑椹。(網上圖片)

椹,同「葚」,即桑樹的果實。古人因糧食不足,故把桑椹曬成「乾兒」,充當糧食。因此,「乾椹」就是曬乾了桑椹。(網上圖片)

當時正逢李傕郭汜之亂,曹操為了奉迎漢獻帝,必先要途經楊沛所處的新鄭。恰巧,曹操部隊糧餉不足,多虧楊沛進獻乾椹,犒勞軍士,才讓行軍進程免受影響。曹操非常感激楊沛出手相助,在他輔政以後,便把楊沛擢升為長社縣令。楊沛也不負所望,把長社治理得井井有條。

李傕郭汜之亂,是指漢獻帝初平三年,軍閥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部將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長安殺王允及朝官多人。隨後,李傕劫持了漢獻帝,郭汜則扣留了公卿大臣。後來,郭、李兩人相互攻伐,燒殺搶掠。李傕最後為曹操所殺,面郭汜則死於部下手中。(網上圖片)

李傕郭汜之亂,是指漢獻帝初平三年,軍閥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部將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長安殺王允及朝官多人。隨後,李傕劫持了漢獻帝,郭汜則扣留了公卿大臣。後來,郭、李兩人相互攻伐,燒殺搶掠。李傕最後為曹操所殺,面郭汜則死於部下手中。(網上圖片)

建安九年,曹操為了發展經濟,正式頒布了租調制。按規定,田租按畝收稅,而每畝土地年繳租谷四升;戶調則按戶征收,每戶需繳納絹二匹、綿二斤。為了防止地方豪強地主漏交租調,曹操更是規定各地嚴加檢查。

可是世界上總有人知法犯法,豪強曹洪恃著自己是曹操堂弟,又有從龍之功,竟公然支持他的賓客拒交租調。楊沛可不怕曹洪,見曹洪的行為有礙租調制的執行,馬上就把曹洪的賓客抓了起來,更是依法打斷了他們的腿,再把他們擇日處死。

曹洪聞訊後,自然心中不忿,急忙地就去找曹操告狀。楊沛見況,亳不畏懼,甚至搶先一步把抗稅的賓客處死。曹洪氣得兩眼發黑,想著有了堂哥撐腰,一定要把這個楊沛千刀萬剮。可是,曹操不僅沒有處置楊沛,反而十分欽佩楊沛的膽識。在曹操的命令下,楊沛先後出任九江、東平、樂安等郡的太守。

雖然楊沛後來因與督軍爭鬥,被判刑五年,但曹操對他的賞識卻沒有減少。曹操多年出征在外,對京都鄴城及周邊縣城的治安管理難免有疏忽,導致他極需要一個敢於碰硬、擅於管理的人來協助他管理秩序。思來想去,曹操還是決定把獄中的楊沛提拔為鄴都令。

楊沛上任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打算如何治理鄴城。面對曹操的提問,楊沛鎮定自如地回答說:「我定竭盡心力宣傳法紀,秉公執法,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了連連稱讚,並對左右說道:「你們聽見了嗎?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啊!」為了答謝當年西迎天子楊沛的接濟,曹操還特意賜賞楊沛奴僕十人、絹百匹。

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門大族道已經露出了害怕的神色,更連夜告誡自己的族人莫要觸犯法紀,切記出門在外謹言慎行。因此,楊沛任職多年,社會極為安定。

後人據此提煉出「竭盡全力」這個成語,意指用盡全部的力量,即做出最大努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