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遭日部隊流放至熱帶雨林 他鄉墓揭孤寂淒涼

歷史長河

遭日部隊流放至熱帶雨林 他鄉墓揭孤寂淒涼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遭日部隊流放至熱帶雨林 他鄉墓揭孤寂淒涼

2019年08月15日 10:00 最後更新:08月16日 11:10

近十年才再度被提及一段幾被遺忘的歷史。

巴布亞新畿內亞那個島國,遠在南太平洋上,有一處卻與中國軍人有着密切的關係,它就是拉包爾。在2008年,台灣《聯合報》報道一則「巴紐異域 國軍荒塜千骨枯」新聞,澳洲歷史學家發現在拉包爾發現三座國軍墓碑,才慢慢道出一件於二戰時期國軍的孤寂淒涼。

更多相片
澳洲歷史學家發現在拉包爾發現三座國軍墓碑 (網上圖片)

近十年才再度被提及一段幾被遺忘的歷史。

澳洲軍隊抵達時拉包爾戰俘營的官兵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這裡說的巴紐,就是巴布亞新畿內亞(當時名為新畿內亞)其中一個島,島上一處名拉布爾的地方,二戰時期被日本佔領,並不斷將奴工與戰俘島上,被稱為「魔鬼地獄」。當中包括約一千餘名國軍戰俘被輾轉送到拉布爾戰俘營:有參與「淞滬會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衢州戰役、忠義救國軍及少數其他戰區的國軍。2008年,台灣媒體報道了在南洋小島,發現胡亂掩埋著600多位中國烈士的骸骨,同時國軍在拉布爾戰俘營的故事也曝光。

拉包爾是戰時日本海軍航空隊重要基地,圖為駐紮當地的582航空隊零式戰機 (網上圖片)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迅速佔領了東南亞各國以及大洋洲的一些小島國,其中就包括當時還在澳大利亞統治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日軍為了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軍事基地,選擇了當地的最大城市拉包爾。當時,當地華裔人民約800人,全數被日軍關進了拉包爾西部一座集中營。

1943年11月,日軍船艦在拉包爾港內遭盟軍炸射 (美國國家檔案館圖片)

作為南太平洋的重要戰事基地,這也是美日反覆爭奪的一個地方。由於修建及管理基地需要大量勞動力,也為日本所缺。所以日本人,就利用其他侵佔國的軍人俘虜充當苦力,中國人力資源豐富,自然避不開。

有份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3名官兵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據指,由於中國士兵大多沒有出過海,且運輸船條件非常惡劣,很多人都沒有熬到上岸就死在了船,最後僅有1600餘人「倖存」到達拉包爾。據澳洲昆士蘭華人聯合會前秘書長粟明鮮博士,在澳洲軍方檔案中找到相關記載指出:不計在運輸途中死亡者,先後約有1600多位國軍俘虜被送來當奴工。

拉包爾的中國抗日將士墓園紀念碑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拉包爾。8月20日,島上的「中國軍人勤勞隊」奮起反抗,開始一波波的起義,最終「中國兄弟團」取得勝利,佔領拉包爾基地,解放拉包爾市,這座城市亦成為二戰中唯一由中國軍人單獨解放的國外城市。1946年,中國兄弟團為死難的中國戰俘與當地華僑共同修建一座公墓和紀念碑,將在此死亡的653同胞中的259具遺骸遷葬於此。當年夏天,中國兄弟團完成拉包爾佔領任務,乘美國軍艦回國。距離第一批被送至拉布爾做苦工之日,已是四年半之久。

拉包爾附近 Karavia Bay 三座刻著中文與青天白日中華民國國徽的墓碑 (網上圖片)

據了解,在新畿內亞病逝或被日軍殺害的官兵遺體集中遷葬於拉布爾,共計373座,可惜僅有英文姓名,無法得知正確中文姓名。本來民國政府有意開掘火化裝運回國安葬,因國共內戰爆發,經費無籌,後因民國政府遷台,連定時祭奠都有困難。

1962年,當地華人遷居澳洲,再加上澳洲於1972年與台灣斷交,處境雪上加霜,後來1994年,拉包爾市區於火山爆發後被火山灰掩沒,後來,埋骨於此的抗日將士更鮮為人知,直到近年,澳洲歷史學家才發現三塊未被破壞的墓碑。2009年,這座墓才再次被人提及,其後,中國駐澳使館重修墓地,並詳細核對具體人數與姓名,將來把這些烈士骨灰,按批次依次送回祖國。

澳洲歷史學家發現在拉包爾發現三座國軍墓碑 (網上圖片)

澳洲歷史學家發現在拉包爾發現三座國軍墓碑 (網上圖片)

這裡說的巴紐,就是巴布亞新畿內亞(當時名為新畿內亞)其中一個島,島上一處名拉布爾的地方,二戰時期被日本佔領,並不斷將奴工與戰俘島上,被稱為「魔鬼地獄」。當中包括約一千餘名國軍戰俘被輾轉送到拉布爾戰俘營:有參與「淞滬會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衢州戰役、忠義救國軍及少數其他戰區的國軍。2008年,台灣媒體報道了在南洋小島,發現胡亂掩埋著600多位中國烈士的骸骨,同時國軍在拉布爾戰俘營的故事也曝光。

澳洲軍隊抵達時拉包爾戰俘營的官兵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澳洲軍隊抵達時拉包爾戰俘營的官兵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迅速佔領了東南亞各國以及大洋洲的一些小島國,其中就包括當時還在澳大利亞統治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日軍為了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軍事基地,選擇了當地的最大城市拉包爾。當時,當地華裔人民約800人,全數被日軍關進了拉包爾西部一座集中營。

拉包爾是戰時日本海軍航空隊重要基地,圖為駐紮當地的582航空隊零式戰機 (網上圖片)

拉包爾是戰時日本海軍航空隊重要基地,圖為駐紮當地的582航空隊零式戰機 (網上圖片)

作為南太平洋的重要戰事基地,這也是美日反覆爭奪的一個地方。由於修建及管理基地需要大量勞動力,也為日本所缺。所以日本人,就利用其他侵佔國的軍人俘虜充當苦力,中國人力資源豐富,自然避不開。

1943年11月,日軍船艦在拉包爾港內遭盟軍炸射 (美國國家檔案館圖片)

1943年11月,日軍船艦在拉包爾港內遭盟軍炸射 (美國國家檔案館圖片)

據指,由於中國士兵大多沒有出過海,且運輸船條件非常惡劣,很多人都沒有熬到上岸就死在了船,最後僅有1600餘人「倖存」到達拉包爾。據澳洲昆士蘭華人聯合會前秘書長粟明鮮博士,在澳洲軍方檔案中找到相關記載指出:不計在運輸途中死亡者,先後約有1600多位國軍俘虜被送來當奴工。

由於當地屬於熱帶氣候,不少中國人適應不了濕熱,加上遭受非常惡劣對待,有656人因適應不了長埋於此。據倖存者的回憶,當時中國俘虜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島上遭到了非人的對待,除了工作環境炎熱潮濕,十幾個人擠在小岩洞中睡覺,工作時間長達18個小時,食物供應根本供不上,只能用木薯和樹皮充飢。

有份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3名官兵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有份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3名官兵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拉包爾。8月20日,島上的「中國軍人勤勞隊」奮起反抗,開始一波波的起義,最終「中國兄弟團」取得勝利,佔領拉包爾基地,解放拉包爾市,這座城市亦成為二戰中唯一由中國軍人單獨解放的國外城市。1946年,中國兄弟團為死難的中國戰俘與當地華僑共同修建一座公墓和紀念碑,將在此死亡的653同胞中的259具遺骸遷葬於此。當年夏天,中國兄弟團完成拉包爾佔領任務,乘美國軍艦回國。距離第一批被送至拉布爾做苦工之日,已是四年半之久。

拉包爾的中國抗日將士墓園紀念碑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拉包爾的中國抗日將士墓園紀念碑 (澳洲戰爭紀念館圖片)

據了解,在新畿內亞病逝或被日軍殺害的官兵遺體集中遷葬於拉布爾,共計373座,可惜僅有英文姓名,無法得知正確中文姓名。本來民國政府有意開掘火化裝運回國安葬,因國共內戰爆發,經費無籌,後因民國政府遷台,連定時祭奠都有困難。

拉包爾附近 Karavia Bay 三座刻著中文與青天白日中華民國國徽的墓碑 (網上圖片)

拉包爾附近 Karavia Bay 三座刻著中文與青天白日中華民國國徽的墓碑 (網上圖片)

1962年,當地華人遷居澳洲,再加上澳洲於1972年與台灣斷交,處境雪上加霜,後來1994年,拉包爾市區於火山爆發後被火山灰掩沒,後來,埋骨於此的抗日將士更鮮為人知,直到近年,澳洲歷史學家才發現三塊未被破壞的墓碑。2009年,這座墓才再次被人提及,其後,中國駐澳使館重修墓地,並詳細核對具體人數與姓名,將來把這些烈士骨灰,按批次依次送回祖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