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滿清最後脫離的藩屬 劍指西藏遭反擊差點國破

歷史長河

滿清最後脫離的藩屬 劍指西藏遭反擊差點國破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滿清最後脫離的藩屬 劍指西藏遭反擊差點國破

2019年08月21日 10:00 最後更新:08月22日 14:46

鴉片戰爭後,霸主泡沫爆破,藩屬國逐一脫離與滿清的關係。

鴉片戰爭之前,東亞及亞洲霸主泡沫仍未爆破的清朝,曾被大大小小約20個藩屬國奉為宗主國,當中以廓爾喀(即今日的尼泊爾)跟清朝斷絕關係時間最晚(有一小國藩屬坎巨提,直至民國仍未向中國進貢,因此未入最晚斷絕關係之列)。當年,廓爾喀成為藩屬前,曾經兩度派兵入侵清帝國,最終被打得大敗,還差一點亡國。

更多相片
清《平定廓爾喀得勝圖》(網上圖片)

鴉片戰爭後,霸主泡沫爆破,藩屬國逐一脫離與滿清的關係。

畫作繪畫1769年後的加德滿都 (網上圖片)

「廓爾喀」本是印度部落名,意思為「牛的保護者」,信印度教。從公元14世紀起,位處於今天阿富汗一帶的伊斯蘭王朝德里蘇丹國入侵廓爾喀,要求他們臣服並改信伊斯蘭教。部落王公因為不肯屈服,率領族眾逃亡,輾轉在今天尼泊爾中西部定居。此後,廓爾喀人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強大部落聯盟。

清《平定廓爾喀得勝圖》(網上圖片)

廓爾喀人統一尼泊爾後,苦於地狹民稠、難以自給,為尋求更多「生存空間」,通過武力對外擴張,短短數十年向西攻入印度,兵鋒直抵克什米爾,向東則侵佔錫金大片領土,鼎盛時期的版圖,是今天尼泊爾的三倍。然而,廓爾喀向南、西、東三面擴張受阻,便意圖吞併今天中國的西藏。

清畫作描繪廓爾喀朝覲乾隆 (網上圖片)

廓爾喀入侵消息傳至北京,乾隆大為震怒,特派大將軍福康安聯同海蘭察等統兵出征,命其收復後藏,再南下攻入廓爾喀,要將安廓爾喀打得俯首稱臣、不敢再度犯邊。福康安最終率軍猛擊廓爾喀軍隊,六戰六捷、殺敵四千,一舉收復後藏,兵鋒更直指廓爾喀都城加德滿都。

1885年踞喀兵 (網上圖片)

廓爾喀成為清朝屬國,對中國非常恭順,除按時完成必要的稱臣納貢禮節,還有遏制英國的侵略,更主動提出過派兵助剿太平軍,雖沒得到批准,仍受清廷嘉獎。廓爾喀對中國的臣屬關係一直持續到公元1909年,由於此時尼泊爾已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保護」下,對方強烈禁止再向孱弱的清朝稱臣納貢,尼泊爾才停止。隨著廓爾喀脫離與清朝的臣屬關係,成為跟清朝斷絕關係時間最晚的藩屬國。

順帶一提,對英國來說,由於廓爾喀人英勇善戰,於是他們大多受聘於東印度公司為傭兵,後被英國徵召加入駐印、緬、港英軍,逐漸演變為英軍一支常備部隊,這就是香港人常說的「踞喀兵」。

清《平定廓爾喀得勝圖》(網上圖片)

清《平定廓爾喀得勝圖》(網上圖片)

「廓爾喀」本是印度部落名,意思為「牛的保護者」,信印度教。從公元14世紀起,位處於今天阿富汗一帶的伊斯蘭王朝德里蘇丹國入侵廓爾喀,要求他們臣服並改信伊斯蘭教。部落王公因為不肯屈服,率領族眾逃亡,輾轉在今天尼泊爾中西部定居。此後,廓爾喀人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強大部落聯盟。

公元1599年,部落於尼泊爾西部甘達基河沿岸一帶建立廓爾喀王國,並在18世紀興起,在公元1768年統一尼泊爾全境,建立沙阿王朝。廓爾喀人統治整個尼泊爾,所以世人便把「廓爾喀」指代尼泊爾以及生活在這個國家民眾。

畫作繪畫1769年後的加德滿都 (網上圖片)

畫作繪畫1769年後的加德滿都 (網上圖片)

廓爾喀人統一尼泊爾後,苦於地狹民稠、難以自給,為尋求更多「生存空間」,通過武力對外擴張,短短數十年向西攻入印度,兵鋒直抵克什米爾,向東則侵佔錫金大片領土,鼎盛時期的版圖,是今天尼泊爾的三倍。然而,廓爾喀向南、西、東三面擴張受阻,便意圖吞併今天中國的西藏。

廓爾喀為了計劃準備整整11年,期間一直對當地政治滲透,屢屢製造貿易糾紛。公元1788年,西藏六世班禪之弟沙瑪爾巴與其兄仲巴呼圖克圖內訌,沙瑪爾巴就尋求廓爾喀出兵相助。沙瑪爾巴的邀請正中巴哈杜爾下懷,後者遂以西藏運往廓爾喀食鹽摻土為藉口,在1788年、1791年兩度出兵北侵,一度佔領整個後藏。據《清史稿》記載:「乾隆五十三年,廓爾喀人至藏貿易,以爭新鑄銀錢,與唐古忒開釁構兵,進侵藏界……五十六年,廓爾喀遂以唐古忒兵欠款、班禪負約為辭,遣兵圍聶拉木......八月,廓爾喀圍札什倫布......九月,廓爾喀六七百人攻宗喀......帝始議大舉往征」。

清《平定廓爾喀得勝圖》(網上圖片)

清《平定廓爾喀得勝圖》(網上圖片)

廓爾喀入侵消息傳至北京,乾隆大為震怒,特派大將軍福康安聯同海蘭察等統兵出征,命其收復後藏,再南下攻入廓爾喀,要將安廓爾喀打得俯首稱臣、不敢再度犯邊。福康安最終率軍猛擊廓爾喀軍隊,六戰六捷、殺敵四千,一舉收復後藏,兵鋒更直指廓爾喀都城加德滿都。

廓爾喀面對清軍凌厲攻勢,君臣起了混亂,幼主倉皇逃往南部邊境,準備向印度尋求庇護。其時攝政王被迫向福康安求和,表示願意臣服,定期納貢,得到乾隆恩准。之後,廓爾喀作為中國藩屬國,接受清廷冊封,「自是五年一貢,聽命惟謹」。

清畫作描繪廓爾喀朝覲乾隆 (網上圖片)

清畫作描繪廓爾喀朝覲乾隆 (網上圖片)

廓爾喀成為清朝屬國,對中國非常恭順,除按時完成必要的稱臣納貢禮節,還有遏制英國的侵略,更主動提出過派兵助剿太平軍,雖沒得到批准,仍受清廷嘉獎。廓爾喀對中國的臣屬關係一直持續到公元1909年,由於此時尼泊爾已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保護」下,對方強烈禁止再向孱弱的清朝稱臣納貢,尼泊爾才停止。隨著廓爾喀脫離與清朝的臣屬關係,成為跟清朝斷絕關係時間最晚的藩屬國。

清朝滅亡後,民國成立,袁世凱曾邀請尼泊爾加入中國版圖,實現「五族共和」,結果被英國阻撓,件事不了了之。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獨立;二戰後,英國撤出尼泊爾,印度勢力侵入尼泊尼。

1885年踞喀兵 (網上圖片)

1885年踞喀兵 (網上圖片)

順帶一提,對英國來說,由於廓爾喀人英勇善戰,於是他們大多受聘於東印度公司為傭兵,後被英國徵召加入駐印、緬、港英軍,逐漸演變為英軍一支常備部隊,這就是香港人常說的「踞喀兵」。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