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嶺南史話】舊石器時代工場 證實4萬年前香港有人類活動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舊石器時代工場 證實4萬年前香港有人類活動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舊石器時代工場 證實4萬年前香港有人類活動

2019年10月06日 10:00

香港在舊石器時代有石器工場,推斷出先人會沿著河谷外出交易,大量石器會通過交易活動,散播到廣東地區......

2006 年1月,內地及香港考古專家宣布在香港發現一個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製造遺址,令香港有人活動的歷史一下推前3萬多年。

更多相片
發現為現代華人起源研究提供實物證據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香港在舊石器時代有石器工場,推斷出先人會沿著河谷外出交易,大量石器會通過交易活動,散播到廣東地區......

考古團隊合照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指,這次發現的石器制造場範圍大、石器密度高、加工技術全面,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於為現代華人起源研究提供實物證據。嶺南地區可能不僅是橋樑地帶和中轉站,可能是現代華人發源地。

黃地峒遺址範圍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香港考古學會結果向特區政府申請立項,獲得15萬港元資助,並聯同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正式挖掘黃地峒。進一步研究顯示,黃地峒是一個距今3.5萬年至3.9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製造場,一直由山坡延伸到海灘,已出土6000多件器物。

採可場石壁及小平台遺址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根據現場考証再加以推敲當時人們製造石器的場景:他們在離海平面幾十米高的懸崖上鑿開岩石,石塊順著岩壁滾落海邊,大量製造工人在海岸邊加工石塊。

拍攝石器分佈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拍攝石器分佈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出土的線型台面石器各橫剖削器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此外,這次發現打製石器具有中國南方舊石器中、晚期,甚至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技術所具有的特點,而且在製造技術全面,在國內還未發現過。這為嶺南地區乃至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舊石器文化提出新的研究課題。內地研究人類起源的權威、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智新親臨現場考察後認為,遺址將為人類起源研究提供大量的實物證據。

《香港第四紀地質》晚更新世香港河道復原簡圖。

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認為,嶺南地區可能不僅是人們認為的一個橋樑地帶和中轉站,同時可能是現代華人發源地:「相信類似遺址會在周邊地區不斷被發現,在包括廣東在內的周邊地區尋找它們的『前輩』或『兄弟』、『堂兄弟』,將是更重要的任務。通過這些遺址可了解古人活動情況,他們的石器技術、生存方式等等,尋找和非洲及中東地區類似的舊石器加工工具和加工技術,尤其是關注五六萬年前可能發生過的重大轉變和過渡。

削尖器及厚石片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考古學會吳偉鴻指,當前成果只是整個舊石器製造遺址一小部分,因為在3萬年前,黃地峒海平面要比現在的低100多米,因此肯定還會有大量的石器被淹沒在海水下面。他們透過航空圖和千分之一地形圖比較後發現,黃地峒附近還存在數個有可能是採石場的地方,將來還會展開挖掘。

就目前發現的都是古人類採集石料、並加工製作石器的現場。但他們居住和進行石器交易的地方在哪?還要進一步調查,考古學者初步認為,當時古人類居住以及進行石器交易的場所,很可能就在西貢企嶺下海海底。因為在3萬年前,這一帶是河谷,古人類很可能居住在山腳位置,但是上山採石,並沿著河谷外出從事交易,而大量的石器會通過這些交易活動,而散播到整個廣東地區。

發現為現代華人起源研究提供實物證據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發現為現代華人起源研究提供實物證據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指,這次發現的石器制造場範圍大、石器密度高、加工技術全面,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於為現代華人起源研究提供實物證據。嶺南地區可能不僅是橋樑地帶和中轉站,可能是現代華人發源地。

一段日子以來,科學家一般認為香港有人類活動時間始於6000多年前。直至2003年,有名愛釣人士到新界西貢半島北部的黃地峒附近海邊釣魚時,發現海邊有很多看上去是人工打製的石器,於是拍下照片,電郵予考古學家、現時為香港考古學會主席吳偉鴻。吳偉鴻看過真實樣本後,發現邊緣非常鋒利,不像長期海水沖刷。最終,海灘上一些不起眼的石頭,將香港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一下推到了4萬年前。

考古團隊合照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考古團隊合照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香港考古學會結果向特區政府申請立項,獲得15萬港元資助,並聯同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正式挖掘黃地峒。進一步研究顯示,黃地峒是一個距今3.5萬年至3.9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製造場,一直由山坡延伸到海灘,已出土6000多件器物。

黃地峒遺址範圍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黃地峒遺址範圍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根據現場考証再加以推敲當時人們製造石器的場景:他們在離海平面幾十米高的懸崖上鑿開岩石,石塊順著岩壁滾落海邊,大量製造工人在海岸邊加工石塊。

採可場石壁及小平台遺址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採可場石壁及小平台遺址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拍攝石器分佈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拍攝石器分佈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此外,這次發現打製石器具有中國南方舊石器中、晚期,甚至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技術所具有的特點,而且在製造技術全面,在國內還未發現過。這為嶺南地區乃至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舊石器文化提出新的研究課題。內地研究人類起源的權威、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智新親臨現場考察後認為,遺址將為人類起源研究提供大量的實物證據。

出土的線型台面石器各橫剖削器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出土的線型台面石器各橫剖削器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認為,嶺南地區可能不僅是人們認為的一個橋樑地帶和中轉站,同時可能是現代華人發源地:「相信類似遺址會在周邊地區不斷被發現,在包括廣東在內的周邊地區尋找它們的『前輩』或『兄弟』、『堂兄弟』,將是更重要的任務。通過這些遺址可了解古人活動情況,他們的石器技術、生存方式等等,尋找和非洲及中東地區類似的舊石器加工工具和加工技術,尤其是關注五六萬年前可能發生過的重大轉變和過渡。

《香港第四紀地質》晚更新世香港河道復原簡圖。

《香港第四紀地質》晚更新世香港河道復原簡圖。

考古學會吳偉鴻指,當前成果只是整個舊石器製造遺址一小部分,因為在3萬年前,黃地峒海平面要比現在的低100多米,因此肯定還會有大量的石器被淹沒在海水下面。他們透過航空圖和千分之一地形圖比較後發現,黃地峒附近還存在數個有可能是採石場的地方,將來還會展開挖掘。

削尖器及厚石片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削尖器及厚石片 (香港考古學會圖片)

就目前發現的都是古人類採集石料、並加工製作石器的現場。但他們居住和進行石器交易的地方在哪?還要進一步調查,考古學者初步認為,當時古人類居住以及進行石器交易的場所,很可能就在西貢企嶺下海海底。因為在3萬年前,這一帶是河谷,古人類很可能居住在山腳位置,但是上山採石,並沿著河谷外出從事交易,而大量的石器會通過這些交易活動,而散播到整個廣東地區。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