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表弟刺公主 明帝政治權謀連同舅父母除之

歷史長河

表弟刺公主 明帝政治權謀連同舅父母除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表弟刺公主 明帝政治權謀連同舅父母除之

2019年11月03日 10:00

西漢時,外戚把持朝政釀成王莽篡漢。所以外戚權勢要好好管理。

東漢永平二年 (公元59年),明帝劉莊下詔,將自己的舅父陰就、舅母全部賜死,表弟陰豐處斬。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兒子,生母是陰麗華,而陰就是陰麗華的弟弟,漢明帝面對這班外戚,為何如此心狠手辣?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西漢時,外戚把持朝政釀成王莽篡漢。所以外戚權勢要好好管理。

後漢書記載陰就部分 (網上圖片)

據《後漢書·樊宏陰識列傳》記載,陰麗華的父親名叫陰陸,是南陽的豪族,「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陰陸有四子一女,分別是陰識、陰麗華、陰欣、陰興、陰就。陰家不僅為東漢的外戚,還是開國功臣,因此家族中被封為侯爵的達到四人。

漢明帝畫像 (網上圖片)

此前,陰家還與皇家結親,光武帝的女兒劉綬被封為酈邑公主,嫁給陰就的兒子陰豐,兩家親上加親。然而,按照劇情發展,兩人性格不合,這段政治婚姻並不幸福。酈邑公主貴為皇女,驕縱跋扈,根本沒把駙馬陰豐放在眼內。駙馬陰豐是漢明帝的表弟,也自是不凡,性情暴躁。

網上圖片

但此時陰麗華還活著,她也十分矛盾,一面是自己的女兒,另一面是自己的侄兒。漢明帝考慮再三,最終做出裁決,駙馬陰豐雖為太后的親侄,自己的表弟,但殺死公主,罪不可赦,最終處斬。按照東漢法律規定,陰豐的父母也要負連帶責任,也要被處死。

西漢只有外戚專權,到了東漢時,皇帝都希望控制皇權,卻漸漸引入身邊的宦官「幫忙」,結果演變成戚宦相爭,是為政權滅亡的元兇之一。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後漢書·樊宏陰識列傳》記載,陰麗華的父親名叫陰陸,是南陽的豪族,「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陰陸有四子一女,分別是陰識、陰麗華、陰欣、陰興、陰就。陰家不僅為東漢的外戚,還是開國功臣,因此家族中被封為侯爵的達到四人。

陰麗華的小弟陰就,據載「就善談論,朝臣莫及,然性剛傲,不得眾譽」。他雖然沒有參加征戰卻依然被封為侯爵,「嗣父封宣恩侯,後改封為新陽侯」。建武十七年 (公元41年),光武帝劉秀廢掉皇后郭聖通,立陰麗華為皇后,自此陰家的權勢更盛。中元二年 (公元57年),光武帝駕崩,皇太子劉莊繼位,即漢明帝。身為皇帝的舅父,陰就家更加顯赫。

後漢書記載陰就部分 (網上圖片)

後漢書記載陰就部分 (網上圖片)

此前,陰家還與皇家結親,光武帝的女兒劉綬被封為酈邑公主,嫁給陰就的兒子陰豐,兩家親上加親。然而,按照劇情發展,兩人性格不合,這段政治婚姻並不幸福。酈邑公主貴為皇女,驕縱跋扈,根本沒把駙馬陰豐放在眼內。駙馬陰豐是漢明帝的表弟,也自是不凡,性情暴躁。

兩夫妻經常吵架,矛盾終在公元59年徹底爆發。估計當時酈邑公主十分囂張,像大多數人那樣叫囂著,叫「有種就殺我」。脾氣暴躁的陰豐一時衝動,直接殺死驕縱的酈邑公主。事情鬧大了,消息傳到漢明帝耳裡,他勃然大怒。

漢明帝畫像 (網上圖片)

漢明帝畫像 (網上圖片)

但此時陰麗華還活著,她也十分矛盾,一面是自己的女兒,另一面是自己的侄兒。漢明帝考慮再三,最終做出裁決,駙馬陰豐雖為太后的親侄,自己的表弟,但殺死公主,罪不可赦,最終處斬。按照東漢法律規定,陰豐的父母也要負連帶責任,也要被處死。

可是漢明帝考慮到母親陰麗華,最終法外開恩,「帝以舅氏之故,不極其刑」,將自己的舅父陰就以及舅母賜死。這件陰豐殺公主案件至此結束。然而在這場案件的背後,還隱藏著一些細節及政治權謀。首先,東漢的公主和西漢那些公主一樣驕縱跋扈,經常做出過格的事,引發夫妻矛盾,甚至水火不容。另一方面,漢明帝即位後,發現陰氏外戚權勢日盛,逐漸得意忘形,做出了許多不法的事情。陰豐之所以如此跋扈,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以陰太后為靠山。漢明帝通過陰豐殺死公主,不顧陰太后阻攔,大大打擊陰氏外戚,自此陰氏開始走下坡,皇權得到加強。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西漢只有外戚專權,到了東漢時,皇帝都希望控制皇權,卻漸漸引入身邊的宦官「幫忙」,結果演變成戚宦相爭,是為政權滅亡的元兇之一。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