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嶺南知多啲】延續開元盛世 唐代名相張九齡出身廣東

史空穿梭

【嶺南知多啲】延續開元盛世 唐代名相張九齡出身廣東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嶺南知多啲】延續開元盛世 唐代名相張九齡出身廣東

2019年12月06日 10:00

張九齡是唐代名相,他出生於自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其古樸詩風成不單掃除唐初沿襲的六朝綺靡詩風,更是中國歷來第一位來自嶺南地區的宰相,故有「嶺南第一人」之稱。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張九齡,字子壽,出生于世代仕宦家庭。曾祖父張君政,曾任韶州別駕;祖父張子虔出任過竇州錄事參軍;父親張弘愈,曾為新州索盧縣縣丞,全都是在嶺南地區任官。和他的先輩一樣,張九齡少有才名,聰明敏捷,七歲已能寫得好文章,才華橫溢。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張九齡是唐代名相,他出生於自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其古樸詩風成不單掃除唐初沿襲的六朝綺靡詩風,更是中國歷來第一位來自嶺南地區的宰相,故有「嶺南第一人」之稱。

張九齡 (網上圖片)

張九齡,字子壽,出生于世代仕宦家庭。曾祖父張君政,曾任韶州別駕;祖父張子虔出任過竇州錄事參軍;父親張弘愈,曾為新州索盧縣縣丞,全都是在嶺南地區任官。和他的先輩一樣,張九齡少有才名,聰明敏捷,七歲已能寫得好文章,才華橫溢。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武后長安二年(702),二十五歲的張九齡參加進士考試,並考取第一名。由於其風度、其遠見卓識,之後獲唐玄宗大加賞識,其後再任命為宰相。他重視農桑,輕徭薄賦,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延續了「開元盛世」的輝煌。

安史之亂。(網上圖片)

不過,張九齡因直言反對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為相,最後反被誣陷,在權力鬥爭中落敗,遭到罷相,成為了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名賢相,自此,唐朝盛世亦不斷走下坡,更發生了安史之亂。

張九齡 (網上圖片)

張九齡 (網上圖片)

武后長安二年(702),二十五歲的張九齡參加進士考試,並考取第一名。由於其風度、其遠見卓識,之後獲唐玄宗大加賞識,其後再任命為宰相。他重視農桑,輕徭薄賦,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延續了「開元盛世」的輝煌。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不過,張九齡因直言反對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為相,最後反被誣陷,在權力鬥爭中落敗,遭到罷相,成為了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名賢相,自此,唐朝盛世亦不斷走下坡,更發生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網上圖片)

安史之亂。(網上圖片)

事實上,當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逃亡的路上,想起自己當初沒有採納張九齡的建議而誅殺安祿山,後悔不已,更特地派人到張九齡的墳墓前紀念。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