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入冬後要常補水 飲食宜吃黑食苦

樂活道

入冬後要常補水 飲食宜吃黑食苦
樂活道

樂活道

入冬後要常補水 飲食宜吃黑食苦

2019年12月12日 08:36 最後更新:22:56

從飲食中補水~

步入冬季,天氣會比較乾燥,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會比多,所以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由於室內外乾燥,空氣濕度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保證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至3000毫升。飲食方面,公眾應多吃黑色食物和苦味食物,前者可補腎益氣,後者能去火潤燥。 

更多相片
市民要注意保暖。

從飲食中補水~

黑豆。網上圖片

中醫認為,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市民要注意保暖。

俗語「寒從腳下起。」腳底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節氣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黑芝麻。網上圖片

黑色食品主要有: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水魚等。隨天然顏色由淺變深,其營養成分也就越來越豐富。如黑豆、黑芝麻中的營養素可降低膽固醇,有助於維護正常血液循環;黑木耳中豐富的鐵質可改善貧血怕冷症狀;海帶、紫菜富含褐藻膠、碘、鈣等成分,有助軟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及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從而有利於抗寒。

芹菜。網上圖片

空氣乾燥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皮膚乾燥等症狀,俗稱「上火」或「熱氣」,可適當多吃些苦味食物預防。

市民要注意保暖。

市民要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中醫理論認為,頭是「諸陽之會」。天氣寒冷,頭部著涼,會使血管收縮,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首當其衝的還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後,易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寒冷還可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不容忽視。

黑豆。網上圖片

黑豆。網上圖片

俗語「寒從腳下起。」腳底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節氣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根據中醫「五行養生」理論,冬季五行屬水,人體五臟中屬水的為腎。冬季養生應重視補腎,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黑色屬腎,多吃黑色食物對補腎很有好處,另外,黑色食物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人體內的活性氧,久食有烏發養顏、抗衰老的功效,還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促進腸胃消化與增強造血功能。

市民要注意保暖。

市民要注意保暖。

黑色食品主要有: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水魚等。隨天然顏色由淺變深,其營養成分也就越來越豐富。如黑豆、黑芝麻中的營養素可降低膽固醇,有助於維護正常血液循環;黑木耳中豐富的鐵質可改善貧血怕冷症狀;海帶、紫菜富含褐藻膠、碘、鈣等成分,有助軟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及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從而有利於抗寒。

冬季多吃這些具有補肝益腎的黑色食品,對於那些冬季怕冷,陽氣不足的體弱者、老年人、婦女、兒童特別有益。

黑芝麻。網上圖片

黑芝麻。網上圖片

空氣乾燥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皮膚乾燥等症狀,俗稱「上火」或「熱氣」,可適當多吃些苦味食物預防。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苦味物質有解熱去火、清熱潤燥、消除疲勞的作用。在大雪時節,可選擇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萵筍(油麥菜莖)、生菜、苦菊等,這些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清熱潤腸等多種醫療和保健功能。

芹菜。網上圖片

芹菜。網上圖片

英國研究指出植物肉「毒過」真肉,素食者相較肉食者鈉攝取多42.5%!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不少人因信仰、健康、環保等理由傾向進食植物肉

綜合外媒報導,越來越多人因信仰、健康或環保因素選擇「素食」,以「植物肉」或「素肉」取代傳統肉類。據悉,這些仿真肉製品雖然外觀和口感逼真,但其含有的添加劑和調味料的量較多,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大。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82名二型糖尿病風險實驗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有一組對照組研究顯示,82名患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參與者,分為42名的肉食組和40名的素食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在此實驗中,素食組替代肉類的食品來自各大知名的加工素食肉品牌,而肉食組則食用傳統肉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胸肉、漢堡肉扒、香腸和雞塊。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鈉攝取量激增42.5%

研究結果顯示,就心血管疾病的幾項危險因素而言,動物肉類飲食的組別和植物肉類飲食組之間未觀察到明顯的影響。不過,兩組的膳食膽固醇含量均有所下降,儘管肉食者的反式脂肪含量最高,但其鈉攝取量在研究期間有所減少。相比之下,素食肉食用者的鈉攝取量卻增加了42.5%。

肉食者在實驗中血壓有所改善但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效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肉食者的血壓有所改善,而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儘管傳統素食對健康有益,但與植物肉等飲食的健康益處不宜混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英教授指出人工製成的植物肉經過大量加工後並無健康優勢

英國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營養科學教授哈爾達爾(Sumanto Haldar)博士解釋,傳統植物性飲食通常由全穀物、豆類以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物組成,而人工製成的植物肉則需要經過大量加工,最終產品可能含有大量鹽分、飽和脂肪和添加劑,以此模仿真肉的味道和質地。因此,這些食品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益上,未能達到傳統植物性飲食的水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教授呼籲食品行業改進植物肉產品使其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哈爾達爾博士呼籲食品行業重新評估和改進植物肉產品的開發,以確保其不僅口感佳,且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