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神話級節度使被指孔明轉世 管治蜀地作戰出色

歷史長河

神話級節度使被指孔明轉世 管治蜀地作戰出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神話級節度使被指孔明轉世 管治蜀地作戰出色

2019年12月17日 10:00

偉大人物去世後多被神化。

唐朝三百年歷史,我們熟悉的名將有程咬金、尉遲恭、秦叔寶、李靖、侯君集、薛仁貴等等,當中以唐德宗時期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絕對稱得上一位傳奇。

韋皋一生有三大傳奇,都記載於史藉當中,他的出生就有丁點神話味道。明代朱棣撰佛教典籍《神僧傳》和唐人張讀仙佛鬼怪錄《宣室志》,都記載同一個故事,據說韋皋滿月時,家裡請僧人做齋事,為孩子祈求富貴長生。當時,有一個長相古怪的僧人不請自來,當他看到嬰兒韋皋就說:「別久無恙乎?」

《宣室志》(局部) 記載韋皋事蹟部分 (網上圖片)

《宣室志》(局部) 記載韋皋事蹟部分 (網上圖片)

韋皋還在襁褓中,似乎聽懂神僧的話,對著胡僧咧嘴一笑,大家非常驚訝。韋皋母親追問神僧:「何說孩子與之久別?」神僧:「此子乃是諸葛武侯後身,我在東漢末年雲遊劍南,與武侯交過朋友。蜀人曾受諸葛恩惠,如今降生你家,將來還會做蜀地統帥,蜀人當再度受其恩惠。」長大後的韋皋,果然印證這名神僧的話。

長大後的韋皋,先別說神僧的話是不是起了作用,事實上他表現出極大軍事天賦。公元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唐德宗詔姚令言率鎮兵援救。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長安,當時天寒地凍,士兵又累又餓,京兆尹王翔只賞賜粗飯。涇原兵不滿犒賞太少,於是嘩然兵變,佔領長安。唐德宗倉皇出逃,逃至奉天,也就是韋皋勢力範圍。韋皋當時正代理隴州行營留後事務,運用智謀扭轉局勢,讓唐德宗皇帝重返長安。

唐德宗畫像 (網上圖片)

唐德宗畫像 (網上圖片)

唐德宗一返回長安就召見賞賜韋皋,很快又升為大將軍。後來又被封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為守護蜀地的封疆大吏。韋皋也開始蜀地傳奇。眾所周知,唐朝的劍南西川節度使,職位並非輕鬆,山高皇帝遠,民風強悍,南有南詔,西有吐蕃。而韋皋治蜀的總體策略是安撫南詔及周邊少數民族,抗擊吐蕃,收復失地,鞏固西南邊防。其中抗擊吐蕃,更是他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功業。

韋皋一到四川,為了專心對付吐蕃,先是安撫當地勢力集團,又和南詔同好,離間南詔與吐蕃。貞元五年,韋皋首次主動出擊吐蕃,史載:「虜墜死崖穀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讚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戰事扭轉安史之亂以來,大唐屢次被吐蕃欺負的局面。韋皋因功被升為檢校吏部尚書。

青海出土棺木彩繪,人物疑為吐谷渾或吐蕃領袖 (網上圖片)

青海出土棺木彩繪,人物疑為吐谷渾或吐蕃領袖 (網上圖片)

後來韋皋多次與吐蕃較量,並於貞元十七年展開終極大戰。韋皋兵分十路,大舉進攻吐蕃腹地,開始就擊破吐蕃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國聯軍。從春天打到秋天,最終韋皋殲敵十萬,活捉敵人總指揮論莽熱。據《新唐書》記載,韋皋在鎮蜀地的20多年中,共破吐蕃48萬,擒獲殲滅吐蕃節度、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人,斬首五萬餘級,繳獲的牛羊器械等戰利品數以百萬計,「其功烈為西南劇。」

韋皋也憑藉戰功加官晉爵,封南康郡王。韋皋行軍打仗及管治蜀地出色,他去世後蜀人每年還會祭拜。

此外,史載韋皋一生向佛,還完成修建樂山大佛。其實樂山大佛早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動工,主要為了震懾水患。可惜發起人海通和尚自去世後,工程斷斷續續40年也沒起色。當40年後韋皋入了四川,他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最終歷經三代工匠,完成將近一個世紀的工程。

樂山大佛今貌 (資料圖片)

樂山大佛今貌 (資料圖片)

公元803年,樂山大佛建成。韋皋還編寫《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載錄開鑿大佛始末。樂山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後來樂山大佛和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