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金國築城高手 金長城阻止蒙古諸部來襲

歷史長河

金國築城高手 金長城阻止蒙古諸部來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金國築城高手 金長城阻止蒙古諸部來襲

2020年01月03日 10:00

慢慢失去了原有價值,最終成為遺落草原的文化印記。

中國是長城最多的國家,據目前發現的長城,分佈至少15個省市自治區。「萬里長城」為古代中國,為抵禦不同時期北方遊牧武裝侵擾而修築的軍事工程,規模浩大,但不少人對它的認知並不完全正確,比如,將現在的「萬里長城」與秦始皇聯繫一起。

航拍內蒙古草原金界壕,可見清晰結構 (網上圖片)

航拍內蒙古草原金界壕,可見清晰結構 (網上圖片)

事實上,現存的「萬里長城」與秦始皇長城只是走向大致相同,並非同一概念。現在的萬里長城主要為明代建築物,距今尚不到六百年。另外,萬里長城並非最長的長城,因為還有一條不為注意的長城,它的歷史比萬里長城更早,長度更長-金長城。

現存金長城,斷面有十幾厘米厚的夯土層 (網上圖片)

現存金長城,斷面有十幾厘米厚的夯土層 (網上圖片)

公元十二世紀,中國東北有一女真族,所建立的金王朝一路南下,先後滅遼與北宋,稱雄北方數百年。起初金朝處於攻勢,並未有築城。到了金太宗天會年間,為防塔塔兒和蒙古諸部在大興安嶺區域所建造的壕塹,所以修築「金界壕」,全長約1680公里,主要分布在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黑龍江省、河北省亦有分布。與萬里長城不同,金長城不只是一道,在許多地方是平行並列的好幾道長城。

金長城至今還是一條分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就是以金長城為界。金長城使用夯築技術,殘高三至四米,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個高起的土堆,那就是當年的敵樓。

內蒙古慶州金界壕遺址 (網上圖片)

內蒙古慶州金界壕遺址 (網上圖片)

八達嶺的明長城固然偉岸險峻,但卻失之於「新」;殘存的金長城,遠看只是一條土做的帶子,當年的敵樓、城堡則任由歷史長河沖刷。行走於金長城,不再有旅遊感覺,它的蒼涼殘破,讓人禁不住思索人類經歷的時間。

金界壕邊堡分為戍邊堡、屯兵堡、指揮堡,可見規模 (網上圖片)

金界壕邊堡分為戍邊堡、屯兵堡、指揮堡,可見規模 (網上圖片)

成吉思汗及其先輩,曾多次試圖越過大興安嶺,進入嫩江流域,但都失敗告終,因為當時女真人建立大金騎兵,比蒙古還要強。當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崛起,他們是先西征中亞,再南伐黃河,是西征而不會胡亂東進。有了大興安嶺天然屏障,只要守住河谷,蒙古人就難以東進嫩水。但奇怪的是,女真人放棄大興安嶺這天然屏障,在平原上建築金長城。

金國築城時,帝國已過了最輝煌的時期,令他們不得不退守金長城這第二道防線。到了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卻沒有率先攻破金長城。到公元1214年,蒙古國南下戰爭屢屢勝利,逼得金國都城從中都(今北京)遷至南京(今開封),《蒙古秘史》載,蒙古部將哈薩爾才從南面「定遼西諸部,北趨浯剌、納浯二江」。這裡說的「納浯江」就是嫩江。至此,嫩水流域才進入蒙古帝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