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趣話鼠年】「靈鼠鬧春」 為何十二生肖排第一?

歷史長河

【趣話鼠年】「靈鼠鬧春」 為何十二生肖排第一?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趣話鼠年】「靈鼠鬧春」 為何十二生肖排第一?

2020年01月25日 09:00 最後更新:01月26日 21:33

人類古今對老鼠又愛又恨。

新一年為鼠年,「鼠」作為十二生肖之一,中國人對老鼠感情可非一般。自古伊始,牠們因偷吃莊稼,到處咬東西,大家都是憎恨牠們的多。流傳久遠的《詩經·魏風·碩鼠》中,也曾將貴族比喻成「碩鼠」,成語中也有如投鼠忌器、蛇鼠一窩、鼠竊狗偷,負面貶義一大堆。牠們卻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一。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雖然有關十二生肖的歷史起源、入選排位準則,都有很多不同說法,但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是沒錯。但論大小,老鼠比虎差遠;論對人類貢獻也許不及牛;論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遠不及龍……其他動物也各有優點。可是再看看鼠,能被選為十二生肖就是奇蹟,還能排在第一。關於這點,民間也有許多傳說,主要的有三種,其中一種與貓相關。

傳說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打算用動物來排十二生肖紀年。他通知所有動物,告訴他們沒有甚麼特殊要求,只要按先後來到的次序展示自己的本領就可以。所有動物當然都想排進去,但只有十二個名額。大家為求被玉帝選中、排在前面,就想盡辦法。鼠那麼弱小,又沒有太多優勢,那就要花花腦筋。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相傳那時候貓和老鼠不但不是宿敵,關係還十分親密。貓當然也想被選進十二生肖,但牠非常喜歡睡覺,性格又較老實,就讓老鼠去的時候叫醒它。老鼠沒多想就答應,可牠再想一想,只有十二個名額,大家都認為貓是勝過自己的。兩個一起去,自己可能就落選。於是老鼠就沒有叫醒貓,自己偷偷去了見玉帝。

可是狡猾的老鼠覺得自己身形太小,要是玉帝看不到牠那就白費心機。它靈機一觸,了解到牛非常勤勞,從不睡懶覺,又高大,又忠厚,想辦法讓老牛背著自己去一定沒問題。於是老鼠便直接對老牛說自己長得小又沒本領,只是想跟去湊湊熱鬧。老牛沒多想,就答應負著老鼠去見玉帝。

元末明初錢選《黠鼠圖》 (網上圖片)

元末明初錢選《黠鼠圖》 (網上圖片)

到了玉帝排十二生肖時,老牛勤勞讓牠第一個到,排在第一位。這時,老鼠突然在牛背大叫:「我才是第一個到的啊!還有我呢!」玉帝只聞其聲,覺得奇怪,仔細看了看,原來牛背上還排著一隻小動物。老鼠於是自報家們,玉帝認為老鼠聰明,就答應讓牠排第一。

其他動物都到了玉帝那兒,十二生肖也排完。被老鼠欺騙的貓還在睡覺,等牠睜開眼時,天已經大亮,才匆匆趕了過去見玉帝,但已於事無補,因此,十二生肖中就沒有貓。據說,從此以後貓和老鼠的關係就惡化,成了宿敵。

《廣陽雜記》引李長卿《鬆霞館贅言》解說十二生肖排行 (網上圖片)

《廣陽雜記》引李長卿《鬆霞館贅言》解說十二生肖排行 (網上圖片)

除了以傳說故事來解釋,中國古代學者也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來解說地支與肖獸的配屬關係。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說:「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虫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老鼠因此成為開天闢地、生育萬物的子神。至於天開之後,接著要闢地,「地闢於丑」,牛耕田,該是闢地之物,所以丑屬牛。

於中國年節民俗藝術中,「鼠」是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尤其在年俗剪紙中,老鼠隨處可見,年俗鼠文化剪紙有「福鼠臨門」、「靈鼠鬧春」、「壽鼠延年」等。以鼠來祈求多子多福,也是古代運用最廣泛的意象,也反映百姓對「鼠」又愛又恨的錯綜複雜之情。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