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放後溥儀故宮故地重遊 年近半百沒有惋惜遺憾

歷史長河

解放後溥儀故宮故地重遊 年近半百沒有惋惜遺憾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解放後溥儀故宮故地重遊 年近半百沒有惋惜遺憾

2020年02月10日 10:00 最後更新:02月11日 11:58

幾十年後「回家」,由皇帝變成平民,經歷比他人還多,心情是怎樣的?

故宮,又被稱作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帝王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最為宏大,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由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紫禁城至今年剛好600年。紫禁城現成為故宮博物院,專事保管故宮歷史文物、檔案文獻、宮殿建築以及古代藝術珍品,並整理研究及陳列展出。

更多相片
民國政府派人到故宮打包文物 (網上圖片)

幾十年後「回家」,由皇帝變成平民,經歷比他人還多,心情是怎樣的?

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北京故宮午門 (網上圖片)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北平後,不久成立故宮博物院。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9年時的故宮太和門,大門上掛着「歡迎國際友人蒞臨參觀」條幅 (網上圖片)

據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回憶錄《溥儀與我》中說過,說她自己婚後和溥儀重遊過兩次故宮,第一次是在1963年5月2日。據了解,當時故宮的門票是一毛錢。對於重回自己的家而要門票時,不知道當溥儀他是甚麼心境,但可以透過李淑賢的回憶來了解一下。

李淑賢與晚年的溥儀 (網上圖片)

李淑賢說,當他們進入玄武門時,溥儀告訴她,當年自己就是在這裡,被馮玉祥趕出宮,就的就1924年的「北京政變」時了。李淑賢形容,當時的溥儀說這件事的時候,早已沒有了惋惜和遺憾,言語當中透露的只有平和,這也是令李淑賢沒有想到的。

1949年故宮內金水河 (網上圖片)

剛剛進入故宮之後不久,他們就看見一群人圍在一個導遊身邊,聽導遊講述故宮的歷史以及之前宮中的事情,溥儀就笑着拉着李淑賢過去一起聽,導遊說著:「這兒就是當年宣統皇帝讀書的地方。」溥儀和妻子倆人相視一笑。起初李淑賢還擔心其他人會認出溥儀,但溥儀完全不擔心,聽著導遊講的時候,還時不時都笑起來。

1949年午門西側的雁翅樓 (網上圖片)

溥儀聽完導遊講解後,再告訴李淑賢,笑說導遊說當時的我是在這裡讀書,但實際上我根本不愛學習,讓老師停課他就停課。溥儀又向李淑賢回憶當年:「上課時候老師讓我們幾個背課文,但是他睏了就打瞌睡,我就用紙捏成一個細棍,偷偷地捅他的鼻孔玩,捅的他連打了好幾個噴嚏,實在是太好笑!」

1949年太和門前的廣場和內金水橋 (網上圖片)

溥儀到了故宮,免不了充當李淑賢的「導遊」。事實上,當年應該沒有人更清楚他住了十多年的地方。據說,溥儀在另一次重遊故宮時,他便發現有很多不對之處,很多擺設都有問題。比如說原來西暖閣一面用來緊急逃生的暗門被填住,但這裡是皇帝的專用通道。還有就是光緒帝寢宮裡的寶劍,它是被德高望重的大喇嘛開過光,因此才能夠被光緒掛在寢宮辟邪鎮宅。而溥儀一眼就發現,寶劍掛反了位置。

1949年午門北面 (網上圖片)

溥儀說,那柄寶劍原本是要掛在對門的牆上才有作用,但卻被人胡裡糊塗地掛在了側壁,自然沒有用處。據說溥儀這麼一路走一路看,還發現了很多錯誤,最令人啞然失笑的,便是寢宮中放置的光緒照片。

故宮博物院的創建,始於部分設館的1914年的「古物陳列所」,至1928年完善體制成為國家博物院。193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躲避日本侵略。1948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中,約三分之二隨民國政府播遷台灣。

民國政府派人到故宮打包文物 (網上圖片)

民國政府派人到故宮打包文物 (網上圖片)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北平後,不久成立故宮博物院。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段時間,故宮成為了國家景點,但對於清遜帝溥儀來說,這是他以前的家。1959年溥儀被國家特赦,成為了普通公民。這時已年過半百的溥儀,於1963年有了一次故地重遊的機會。

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北京故宮午門 (網上圖片)

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北京故宮午門 (網上圖片)

據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回憶錄《溥儀與我》中說過,說她自己婚後和溥儀重遊過兩次故宮,第一次是在1963年5月2日。據了解,當時故宮的門票是一毛錢。對於重回自己的家而要門票時,不知道當溥儀他是甚麼心境,但可以透過李淑賢的回憶來了解一下。

1949年時的故宮太和門,大門上掛着「歡迎國際友人蒞臨參觀」條幅 (網上圖片)

1949年時的故宮太和門,大門上掛着「歡迎國際友人蒞臨參觀」條幅 (網上圖片)

李淑賢說,當他們進入玄武門時,溥儀告訴她,當年自己就是在這裡,被馮玉祥趕出宮,就的就1924年的「北京政變」時了。李淑賢形容,當時的溥儀說這件事的時候,早已沒有了惋惜和遺憾,言語當中透露的只有平和,這也是令李淑賢沒有想到的。

李淑賢與晚年的溥儀 (網上圖片)

李淑賢與晚年的溥儀 (網上圖片)

剛剛進入故宮之後不久,他們就看見一群人圍在一個導遊身邊,聽導遊講述故宮的歷史以及之前宮中的事情,溥儀就笑着拉着李淑賢過去一起聽,導遊說著:「這兒就是當年宣統皇帝讀書的地方。」溥儀和妻子倆人相視一笑。起初李淑賢還擔心其他人會認出溥儀,但溥儀完全不擔心,聽著導遊講的時候,還時不時都笑起來。

1949年故宮內金水河 (網上圖片)

1949年故宮內金水河 (網上圖片)

溥儀聽完導遊講解後,再告訴李淑賢,笑說導遊說當時的我是在這裡讀書,但實際上我根本不愛學習,讓老師停課他就停課。溥儀又向李淑賢回憶當年:「上課時候老師讓我們幾個背課文,但是他睏了就打瞌睡,我就用紙捏成一個細棍,偷偷地捅他的鼻孔玩,捅的他連打了好幾個噴嚏,實在是太好笑!」

1949年午門西側的雁翅樓 (網上圖片)

1949年午門西側的雁翅樓 (網上圖片)

溥儀到了故宮,免不了充當李淑賢的「導遊」。事實上,當年應該沒有人更清楚他住了十多年的地方。據說,溥儀在另一次重遊故宮時,他便發現有很多不對之處,很多擺設都有問題。比如說原來西暖閣一面用來緊急逃生的暗門被填住,但這裡是皇帝的專用通道。還有就是光緒帝寢宮裡的寶劍,它是被德高望重的大喇嘛開過光,因此才能夠被光緒掛在寢宮辟邪鎮宅。而溥儀一眼就發現,寶劍掛反了位置。

1949年太和門前的廣場和內金水橋 (網上圖片)

1949年太和門前的廣場和內金水橋 (網上圖片)

溥儀說,那柄寶劍原本是要掛在對門的牆上才有作用,但卻被人胡裡糊塗地掛在了側壁,自然沒有用處。據說溥儀這麼一路走一路看,還發現了很多錯誤,最令人啞然失笑的,便是寢宮中放置的光緒照片。

1949年午門北面 (網上圖片)

1949年午門北面 (網上圖片)

溥儀看了光緒帝的住處,發現房間擺放的照片不是光緒本人,沒是向工作人員提出了問題。工作人員找來了專家,溥儀向專家說:「這張照片不是光緒帝,而是攝政王載灃。」專家卻反駁。溥儀之後淡淡的說:「我雖然不太懂歷史,但我知道這張照片是我爸。」父親的樣子必然不會記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