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趣話鼠年】老鼠推進歷史 秦相李斯從老鼠得到人生啟示

歷史長河

【趣話鼠年】老鼠推進歷史 秦相李斯從老鼠得到人生啟示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趣話鼠年】老鼠推進歷史 秦相李斯從老鼠得到人生啟示

2020年01月27日 09:00

民間記載,老鼠不乏正面形象。

鼠年到了。在漢語文化中,老鼠往往貶義。其實民間傳說裡,也不乏老鼠的正面形象。傳說天地之初,渾沌未開,關鍵時候老鼠勇敢把天咬開一個洞,才出現太陽光芒,陰陽分開,民間俗稱為「鼠咬天開」,老鼠成為開天闢地的英雄。另外,「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至今依然在內地不少地區的過年習俗中見到。

宋元錢選《鼠趣圖》 (網上圖片)

宋元錢選《鼠趣圖》 (網上圖片)

用十二種動物代表十二地支,代表人出生年份的屬相,中國由來很久。十二生肖裡,龍出現最晚,以老鼠領銜的其他生肖,早在先秦時基本定型,最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至於在歷史文獻中,最早的「詠鼠詩」出現在《詩經》。《詩經·國風》中有兩首以鼠為題的詩,《碩鼠》及《相鼠》。《相鼠》載:「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刺人沒皮沒臉。《碩鼠》大家耳熟能詳,用大老鼠比喻貪官污吏剝削。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但是,老鼠並不總是貪婪,在古代筆記小說裡記錄幾件「真實事件」,是關於鼠的報恩和仁義。唐代傳奇小說集《宣室志·李甲》記載,有一家人好幾代堅持不殺生,甚至為了不傷害老鼠,家裡都不養貓。有天李家邀請全族親友聚會飲酒,門前忽然來了幾百隻老鼠,像人一樣站立,用前爪鼓掌,大家紛紛來觀看。這時大堂忽然坍塌,李家沒有一個受傷:「鼠固微物也,尚能識恩而知報,況人乎?」《聊齋誌異》裡也有《義鼠》的故事:「蛇吞下老鼠的同伴,老鼠反復攻擊蛇,直到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才作罷。它用鼻子嗅著自己的同伴,吱吱叫著悲鳴痛悼。最後,用嘴銜著死鼠離開了。」蒲松齡的詩友張篤慶還為此寫了《義鼠行》。

老鼠也在歷史推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秦朝著名丞相李斯,就是從一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結果努力幹出一番事業,輔助秦王嬴政統一天下,並且「車同軌,書同文,行同輪」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再頒佈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貢獻甚大的一切,從一隻老鼠開始。

影視中的李斯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斯 (網上圖片)

據《史記·李斯列傳》的開始就記載:「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曾在郡裡當小吏,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裡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更不用擔心人狗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的頓悟,在於你個人所處於的地方、地位及環境。同樣是老鼠,因為環境不同,才有如此反差。這成為了李斯的「老鼠哲學」,要積極向上。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三鼠圖軸》 (網上圖片)

於是他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並拜荀卿為師,苦學「帝王之術」。學成後,李斯來到秦國,投奔到當時炙手可熱的呂不韋門下當門客。呂不韋欣賞他,安排他做郎官,可以接觸到剛即位的秦王嬴政。後來贏政讓李斯從事瓦解東方六國的工作。李斯不負所望,在離間六國君臣、拉攏六國人才的工作上很有成績,被提拔至客卿,之後李斯因功勞甚偉,官至丞相。

不過後來,李斯為了爭取更大權力,結果被趙高利用,不顧秦始皇遺命,共同謀害公子扶蘇,擁立胡亥為帝,為亂朝政,這是後話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