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明風華》孫氏傳「盜子奪后」 惹英宗生母所屬疑雲

歷史長河

《大明風華》孫氏傳「盜子奪后」 惹英宗生母所屬疑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大明風華》孫氏傳「盜子奪后」 惹英宗生母所屬疑雲

2020年02月09日 10:00

古代宮廷種種事件,往往引起不少傳聞及疑問。

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宣宗孫皇后一生。在歷史上有一件疑案與孫皇后有關,這就是明英宗的生母問題,有指他是宣宗孫皇后「盜」回來……

影視中的孫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氏 (網上圖片)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父親是明宣宗朱瞻基,至於他的生母到底是誰,歷史上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按照明朝官方編修的實錄記載,明英宗的生母是宣宗孫皇后。明朝編修的《明書》也記載孫皇后「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

但是,由清朝人編寫的《明史稿》,及清朝官方組織編寫的《明史》都認為,孫皇后是「盜子奪后」:「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也」如果這段記載是真實的,那麼就是明朝版本的「狸貓換太子」。

影視中的孫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氏 (網上圖片)

有不少人質疑清朝官方修明史的真實性。然而,最早記載孫皇后「盜子」的是明朝作家王錡的《寓圃雜記》中寫:「宣宗胡皇后無子,宮中有子,孫貴妃攘為己子,遂得冊為皇后,而胡氏廢為仙姑」。

明朝末年,著名文人查繼佐(金庸的祖先)也在南明史事的紀傳體史書《罪惟錄》中寫道,孫貴妃「寵冠後宮,宮人有子,貴妃子之」。所以,關於英宗的生母問題,早在明朝中期,就已有不同說法,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清朝編修的《明史》,也將這兩種說法入書。

比如在明英宗的本紀部分,就是寫道「諱祁鎮,宣宗長子也,母孫貴妃」,「生四月,立為皇太子,遂冊貴妃為皇后。」而在《后妃傳》中則寫入「盜子奪后」這種說法。因此,清朝編修的《明史》並沒有刻意去抹黑孫皇后,只是綜合了當時兩種不同的說法。

影視中第一任皇后胡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第一任皇后胡氏 (網上圖片)

那麼,明英宗的生母是誰?據史料記載及分析一下情況,應該就是宣宗孫皇后。明宣宗雖然貴為皇帝,但在他上面還有宣宗的母親張太后。雖然孫氏自幼養於張太后的宮中,張太后一直很喜歡兒子朱瞻基的原配胡氏胡善祥,反而因兒子太溺愛孫氏,而同情胡氏。假如孫貴妃真的「盜子」來奪取皇后之位,張太后不可能置之不理,更何況,她本來就是反對兒子廢后。

另外,從英宗與孫氏的感情角度來分析,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已經成為太后的孫氏,與英宗皇后錢氏,千方百計地想迎回英宗。明英宗歸來後,卻被弟弟景泰帝軟禁南宮,行動受限。孫太后雖然是母親,卻經常主動去看望兒子。還有一點也很關鍵,宣宗孫皇后其實是「奪門之變」幕後主謀之一。如果不是親生兒子,也未必會擔這個風險,發動一場宮廷政變。

孝恭章皇后孫氏畫像 (網上圖片)

孝恭章皇后孫氏畫像 (網上圖片)

那麼,孫皇后奪子的傳聞為何產生其實也不難理解。宣宗孫皇后原是貴妃,她因受到宣宗寵愛,原配胡氏被排擠,最終孫氏奪取皇后之位。胡氏因無故被廢,引起社會輿論同情,「天下憐之」。久而久之,同情胡皇后的人,就可能捕風捉影,慢慢就形成宣宗孫皇后奪子傳聞。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