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憲宗疑心臣民不忠 設西廠錦衣衛喬裝全國偵查

史空穿梭

明憲宗疑心臣民不忠 設西廠錦衣衛喬裝全國偵查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明憲宗疑心臣民不忠 設西廠錦衣衛喬裝全國偵查

2020年02月01日 10:00

西廠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為加強特務統治,並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並由太監汪直為提督。

明憲宗朱見深得上位後,認為到處都佈滿危險,經常疑神疑鬼。為了更加了解宮外的民臣一舉一動,於是命令宦官汪直從錦衣衛中選人喬裝成平民,出宮伺察。西廠的權力比東廠更大,活動範圍更廣,偵查範圍不只是北京城,而是全國各地。

明萬歷《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 (網上圖片)

明萬歷《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 (網上圖片)

西廠在全國布下偵緝網,主要打擊對象是京內外官員,一旦懷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經由皇帝同意,之後更嚴刑逼供,爭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對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會被西廠以妖言罪從重處置。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網上圖片)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網上圖片)

西廠成立之初,本來只是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為了一己私欲,不斷「自製」大案,令其權力不斷上升,氣焰更高。憲宗見汪直屢屢「揭發」奸賊,愈發寵倖汪直,西廠愈發肆無忌憚,屢興大獄。無形之中造成了大量冤案,西廠成員也可借廠中的權力陷害異己,殘害忠良。

史書上記載了汪直黨羽奇多,每次出府都橫行霸道。《明史‧汪直傳》寫道:「(汪)直每出,隨從甚眾,公卿皆避道。兵部尚書項忠不避,迫辱之,權焰出東廠上。」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