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崇禎帝登位力圖振興國力 列十宗罪除「九千歲」太監

史空穿梭

崇禎帝登位力圖振興國力 列十宗罪除「九千歲」太監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崇禎帝登位力圖振興國力 列十宗罪除「九千歲」太監

2021年03月10日 10:00 最後更新:03月16日 05:56

魏忠賢是明朝時期,權傾天下的一位太監。在中國古代,皇帝被稱為「萬歲」,其次是王爺、皇后、太后、太子等,僅稱為「千歲」,而魏忠賢卻被稱為「九千歲」,由此可見其權力之大。

魏忠賢 (網上圖片)

魏忠賢 (網上圖片)

魏忠賢在明熹宗年間掌權,他在任內排除異己、專橫跋扈、擅斷朝政,更任由東廠胡作非為,其勢力非常龐大,從京師到地方,都有魏忠賢的爪牙。明熹宗駕崩後,朱由檢繼位,亦即是崇禎帝。他上任後便認為有必要將魏忠賢的勢力連根拔起。

明萬歷《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 (網上圖片)

明萬歷《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 (網上圖片)

剛剛登位的崇禎帝,實際上沒有太多實權,加上朝中佈滿魏忠賢的手下,難以和他對抗。不過,當時明朝正值風雨飄搖的日子,崇禎帝面對內憂外患,希望能夠力挽狂瀾,重振大明王朝,於是仍千方百計想辦法要整治魏忠賢。

天啟七年,在國子監充當貢生的錢嘉徵,上疏崇禎皇帝列舉了魏忠賢十大罪狀,崇禎於是召見了魏忠賢,還讓內侍官讀了這些罪狀給魏忠賢聽,魏忠賢聽了之後非常的恐懼。崇禎皇帝便借著這個機會,將魏忠賢發配至鳳陽,以逐步削弱他的勢力。

明朝宦官當道。(網上圖片)

明朝宦官當道。(網上圖片)

魏忠賢到鳳陽之後,崇禎帝開始從留在京城的魏忠賢的黨羽開刀,其後再以魏忠賢圈養死士為由,命人去鳳陽將魏忠賢押解到京城審判。魏忠賢自知此去性命不保,於是在隊伍行至阜城時,上吊自盡。東林黨亦在此之後復興。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