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北宋瘟疫蔓延時 仁宗如何帶領子民走出災情?

歷史長河

北宋瘟疫蔓延時 仁宗如何帶領子民走出災情?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北宋瘟疫蔓延時 仁宗如何帶領子民走出災情?

2020年03月25日 10:00

間接防止飢民災民淪為盜賊。

「瘟疫」古今中外都與歷史共存,有的國家民族在瘟疫中滅亡,也有不少成功走過來。回顧中國歷史,北宋盛世仁宗掌朝時,也經歷幾次瘟疫。宋仁宗在史上著名仁慈寬厚,瘟疫流行時他如何應對,如何帶領子民走出瘟疫?

清明上河圖中市中心的藥房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中市中心的藥房 (網上圖片)

據《宋史》記載,宋仁宗知道境內大瘟疫,百姓受難時,不是下令處罰官吏,也非歌舞昇平掩蓋災情,而是「脫下天子的龍袍,暫離正殿,不受朝賀」,奉天行道的天子奉天行道之職,責罰自己失責。他減少自己的膳食,停止娛樂,誠懼內省,查察自己掌政是否違反人道,是否符合天道。

此外,宋仁宗更積極賑濟救災,下詔傳達對受災百姓的悲憂、哀憐之情,化悲憂為行動,下令賑濟,救災安民。天聖六年(公元1028年),仁宗剛剛繼統之初,臨安就有大瘟疫。仁宗拿出自己的錢給貧民就醫買藥,又買棺收斂死者,撫恤死於瘟疫軍人家屬。

宋仁宗 (網上圖片)

宋仁宗 (網上圖片)

由於疫中生病的百姓缺乏治療的處方和救藥。慶曆八年(1046年),仁宗頒布《慶曆善救方》,由官方給予病民金錢和藥物治療。京師發生大瘟疫,仁宗先想到的就是窮困貧病的人家,命令太醫找來善於把脈的人,就近在各縣衙門為貧民開設了公診、給藥。這是免費的「義診」。同時又免除租用公家和私屋者十天房租。仁宗將哀憐百姓之情直接使在刀口上。

為幫助百姓抗疫,仁宗命宮中太醫為百姓研究抗疫藥方,一度命內侍拿來稀有的「通天犀」,讓太醫鑑定分析藥性是否合用,當時內侍李舜舉了解是珍稀寶藥,請求留下供皇上御用。豈知仁宗不高興,說著就把通天犀打碎了。

仇英《清明上河圖》中描繪務農情況 (網上圖片)

仇英《清明上河圖》中描繪務農情況 (網上圖片)

到了慶曆八年末,異常大雨成災,百姓田地被毀,穀物歉收,飢民流離失所。仁宗拿出內藏錢幣、絲帛給三司,用來貿易、調度穀糧,賑濟災民。令地方官府建立庇護房舍,安置災民。次年又下詔用二十萬緡錢買穀種,分配貧民重新種植穀物,重建新生活。對那些因受災而飢餓偷盜的都從輕發落,獄中罪人減罪一等。

在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河北再現瘟疫,仁宗遣派特使頒藥賑災;七月時,下詔各州買藥治療百姓。除了醫療安民,他還及時有實質救濟,該年六月,下令免除河北復業百姓租賦二年,十一月仲冬,下詔賑濟河北災民,凡是年紀八十歲以上和重病不能自理者,都可得給米一石、酒一斗。在嘉祐年末(公元1063年),又下詔給無主的死者埋葬。

《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仁宗處處以安養百姓為懷,思慮百姓生死大事,施惠百姓也寬厚。慶曆初年(公元1041年),他就下詔國內各地立義倉,到了嘉祐二年(1057年),又詔天下設置廣惠倉。這些義倉在災害發生時都能及時發揮效用,使得老幼貧疾得到養護,這種制度影響有宋一代,累朝相承。

在宋仁宗寬厚為民的親政下,許多忠臣、賢良官吏都得鼓舞,響應仁政。例如,富弼治理青州(位於今山東省),置房舍十多萬間收養流民重建生活,救活五十餘萬人;治理鄆州(在今山東境內)的劉夔開倉廩發糧賑濟饑民,救活無數人民,讓淪為盜賊者走回正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