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2萬條人命押上去 要美國人戴口罩真是這麼難? 愈來愈多人開始轉軚了

博客文章

22萬條人命押上去 要美國人戴口罩真是這麼難? 愈來愈多人開始轉軚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22萬條人命押上去 要美國人戴口罩真是這麼難? 愈來愈多人開始轉軚了

2020年04月02日 14:09 最後更新:18:15

美國確診新冠人數近22萬,美國《連線》雜誌發表一篇文章:《美國,是時候面對現實了:口罩有作用》開始惹起關注,文章指出:美國官方的建議令人困惑,但科學並不難理解,每個人都應該找東西捂上口鼻。

科技有溫度。

更多相片
《紐約時報》的呼籲

美國確診新冠人數近22萬,美國《連線》雜誌發表一篇文章:《美國,是時候面對現實了:口罩有作用》開始惹起關注,文章指出:美國官方的建議令人困惑,但科學並不難理解,每個人都應該找東西捂上口鼻。

《科學》雜誌的報道。

3月27日,《科學》雜誌刊登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專訪,高福直言,在美國和歐洲,最大錯誤就是人們沒有戴口罩。

《連線》雜誌的報導

3月28日,《科學》繼續追問——《人人戴口罩有助於減緩大流行嗎? 》,所有接受採訪的流行病學家都認為,鼓勵所有人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傳播。

德國耶拿市民戴口罩購物

《連線》雜誌批評美國政府決策失誤:「如果美國政府聽取專家警告,儘早採取必要措施,比如加大投資國產口罩生產,那麼今天我們不會面對如此嚴重的醫療物資短缺。」

外國公共場所的告示,健康人不要帶口罩。

疫情之下,普通人該不該戴口罩,這個在我們看來完全不值得討論的話題,在歐美卻經歷了一輪漫長的認識反轉。

2月29日,美國休士頓市中心舉行2020年度牛仔節遊行。

1月20日,CDC就確認了美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然而,它們在官網上列舉的預防措施只包括:

口罩可以防止散播和吸入飛沫。

毫無疑問,在任何缺少個人防護設備的國家,口罩都應該讓醫護人員優先使用。

當特朗普在白宮草坪上用手比劃著冷凍藏屍車的尺寸時,終於有人意識到,整個國家的防疫體系,肯定在哪個關鍵環節出了錯。輿論搶先一步開始反思,矛頭直指奉勸公眾不戴口罩的防疫指導。內地媒體做了一個美國人對戴口罩態度的追踪報導。

3月27日,《紐約時報》刊文,呼籲《更多的美國人應該戴口罩防護》。

《紐約時報》的呼籲

《紐約時報》的呼籲

3月27日,《科學》雜誌刊登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專訪,高福直言,在美國和歐洲,最大錯誤就是人們沒有戴口罩。

《科學》雜誌的報道。

《科學》雜誌的報道。

3月28日,《科學》繼續追問——《人人戴口罩有助於減緩大流行嗎? 》,所有接受採訪的流行病學家都認為,鼓勵所有人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傳播。

3月30日,《連線》雜誌將這一波輿論的聲勢推向高潮。

《連線》發表題為《美國,是時候面對現實了:口罩有作用》的文章指出:官方建議令人困惑,但科學並不難理解,每個人都應該(找東西)捂上口鼻。

《連線》雜誌的報導

《連線》雜誌的報導

《連線》雜誌批評美國政府決策失誤:「如果美國政府聽取專家警告,儘早採取必要措施,比如加大投資國產口罩生產,那麼今天我們不會面對如此嚴重的醫療物資短缺。」

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態度也在動搖,頂級傳染病專家,有「美國鍾南山」之稱的福奇承認,「一個人如果想避免被感染或是避免感染別人,那麼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戴口罩,這也許就是我們要走的路。」

一些指導意見已經悄然改變——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最近一份報告指出:「應鼓勵所有人,包括沒有症狀的人,在公共場合佩戴非醫用織物口罩。」

3月31日,耶拿市成為德國首個頒佈「口罩強制令」的城市,逛商店坐公交必須戴口罩,沒口罩戴,用毛巾圍巾裹住口鼻也行……

德國耶拿市民戴口罩購物

德國耶拿市民戴口罩購物

疫情之下,普通人該不該戴口罩,這個在我們看來完全不值得討論的話題,在歐美卻經歷了一輪漫長的認識反轉。

什麼原因促成了這種轉變?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已經拉平了疫情曲線,歐洲國家卻仍在不斷攀升,美國的曲線就像坐上了火箭……

對抗新冠疫情,世界各國採取的普遍措施包括:控制社交距離、加大檢測力度找到感染者、追蹤密切接觸者等,而東亞國家和歐美國家最大的區別,就是普通人戴不戴口罩。

本來,歐美人就對口罩存在偏見,認為在大街上戴口罩的不是病人,就是恐怖分子或壞人……

外國公共場所的告示,健康人不要帶口罩。

外國公共場所的告示,健康人不要帶口罩。

1月20日,CDC就確認了美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然而,它們在官網上列舉的預防措施只包括:

避免近距離接觸病人;避免用手觸碰眼睛、鼻子和嘴巴;生病時待在家裡;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然後將紙巾丟進垃圾桶;用家用清潔噴霧或消毒紙巾清潔消毒經常碰到的物體表面;勤洗手,並且至少洗20秒鐘等……

至於口罩,CDC專門說明,「不建議健康人帶口罩,只有出現症狀的人和醫護工作者需要戴口罩。」

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衛生部門的防疫指導大抵一致,「沒有足夠證據表明,佩戴口罩能夠顯著降低被傳染的風險。」

2月29日,美國醫療總監(Surgeon General)亞當斯在推特上呼籲,「說真的,大家別買口罩了,口罩無法保護公眾不受新冠病毒感染,一旦醫護人員無法獲得口罩,更會讓我們處於危險之中。」

為了勸阻公眾不要使用口罩,亞當斯在3月初再次通過媒體發出忠告:「不知道如何正確佩戴口罩的人,往往會摸他們的臉,實際上反而會增加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

官方眾口一詞,民眾照單全收。

疫情之初,歐美各國馬照跑舞照跳,不戴口罩的人們,興高采烈參與著各類遊行、聚會、賽事,還動輒謾駡毆打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亞裔。

2月29日,美國休士頓市中心舉行2020年度牛仔節遊行。

2月29日,美國休士頓市中心舉行2020年度牛仔節遊行。

毫無疑問,在任何缺少個人防護設備的國家,口罩都應該讓醫護人員優先使用。

問題的核心爭議點在於,民眾真的不需要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嗎?普通人戴口罩和醫護人員戴口罩是簡單的對立關係嗎?

《紐約時報》為此翻出了相關文獻,研究人員在系統總結2003年SARS疫情期間各種防疫措施時發現:

每天洗手10次以上,預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率為55%,而戴口罩的有效率達到68%,兩者結合再輔以手套和防護服,預防感染有效率為91%。

口罩可以防止散播和吸入飛沫。

口罩可以防止散播和吸入飛沫。

病毒學家朱利安·唐向美國人科普了一個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知識點,「口罩的防護作用是雙向的,如果每個人都戴口罩,那就是雙重保護。即使阻隔有效率不到100%,仍然可以大大降低傳播風險。」

口罩可以防止散播和吸入飛沫的顯淺道理,到今天還有很多西方人不明白,結果就加大病毒的傳播了。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田徑賽場荒誕一幕 男選手自認女性跨性別參賽多次奪冠

2024年05月10日 10:11 最後更新:10:53

早前美國田徑賽場出現荒誕一幕,一位名叫艾登‧加拉格爾的男學生自認是女性,跨性別參加了女子400米比賽,更在半決賽中輕鬆擊敗其他女對手,贏得決賽資格,令人啼笑皆非。

加拉格爾多次參加女性比賽(網上圖片)

加拉格爾多次參加女性比賽(網上圖片)

男學生非首次參加女子活動 已贏得多次冠軍

據外媒報導,這並非加拉格爾首次參加女子賽事,今年4月份他就參加了在俄勒岡州舍伍德進行的Sherwood Need for Speed Classic,並奪得200米比賽的冠軍。賽後他遠超其他女選手的畫面在網絡傳播,還因此受到了審查。數日後,加拉格爾又贏得了兩項女子田徑賽事的冠軍,在羅斯福高中的田徑比賽中,獲得了200米和400米第一名,並打破了兩項紀錄。

加拉格爾在女性比賽中輕鬆超越女選手(網上圖片)

加拉格爾在女性比賽中輕鬆超越女選手(網上圖片)

5月7日,加拉格爾獲准參加波特蘭校際冠軍聯賽半決賽的比賽。在200米的比拼當中,加拉格爾只獲得第2名。而在隨後進行的400米比賽中,加拉格爾將其他女選手遠遠甩在身後,獲得了半決賽第一名的成績。目前加拉格爾已經獲准參加決賽,如果他能在決賽獲得前兩名的話,將會繼續參加俄勒岡洲際錦標賽,並奪走那些真正女選手的參賽機會。

無人可阻止他繼續參與女子比賽

然而由於加拉格爾自認為是一名女性,因此無人能夠阻止他繼續參加女子比賽。據相關政策規定,學生可以參加「他們一貫主張的性別認同的運動或活動」。該政策還指出,一旦跨性別學生向學校通報了自己的性別,那麽他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將始終被視為該性別,就不能在一個賽季參加另一個性別的比賽。

無人可阻止男性參加女性比賽(網上圖片)

無人可阻止男性參加女性比賽(網上圖片)

男性屢參加女子比賽 體育公平訴訟持續升溫

跨性別比賽爭議不斷,女性選手和跨性別男性均引用性別歧視法律,但對性別歧視的定義有各自不同解讀。2022年美國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女子錦標賽上,前賓夕法尼亞大學男游泳選手利亞‧托馬斯(Lia Thomas)奪得冠軍,更打破由女子選手創下的紀錄,引發女性體育公平爭議。

此後,美國各州和聯邦政府就如何保護女性運動不受男性影響展開激烈的辯論和訴訟。雙方都援引一項禁止在政府資助的教育機構中進行性別歧視的法律。但對於性別歧視的定義和適用範圍,雙方均有不同的解釋和立場。

無人可阻止男性參加女子比賽(網上圖片)

無人可阻止男性參加女子比賽(網上圖片)

禁男性參加女子比賽的法案通過 卻無實際效用

美國聯邦眾議院在2023年4月20日通過一項由共和黨提出法案,目的是要禁止變性男性,參加女性體育比賽,當中包括校內比賽,被視為保守派的暫時勝利,但卻不獲白宮的支持。

無人可阻止男性參加女子比賽(網上圖片)

無人可阻止男性參加女子比賽(網上圖片)

可預見在未來,美國女性運動中的性別爭議持續升溫,在2024年的大選中亦可能成為焦點議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