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三國第一美女甄宓香消之謎 《魏書》記載可信成疑

歷史長河

三國第一美女甄宓香消之謎 《魏書》記載可信成疑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三國第一美女甄宓香消之謎 《魏書》記載可信成疑

2020年06月12日 10:00 最後更新:06月14日 00:12

事涉離奇。

野史稱為甄宓的曹魏文昭皇后甄氏,本名不詳,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初年嫁給河北軍閥袁紹的次子袁熙為妻。建安三年(公元199年),袁熙被其父任命為幽州刺史,但並沒有攜妻上任,將她留在鄴城侍奉母親劉夫人。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被圍困6個月的鄴城被曹操攻陷,甄宓被曹操長子曹丕看中,即被納入府中。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局部) (網上圖片)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局部) (網上圖片)

甄宓美艷絕倫,被後世稱為「三國第一美女」,雖然是再婚女子,但依然深受曹丕寵幸。委身曹丕後翌年,甄宓甄夫人誕下兒子曹叡,之後又生下一女東鄉公主。無論是曹叡還是東鄉公主,都備受曹操父子和曹丕喜愛,甄夫人也地位也鞏固。然而好景不長,僅僅過了十多年,甄夫人遭曹丕冷落,地位岌岌可危。

有觀點認為,甄夫人失寵是緣於曹丕發覺她跟曹植有曖昧,並以曹植《洛神賦》(又名《感甄賦》)作為證據。其實《感甄賦》中的「甄」與「鄄」相通,「鄄」乃曹植封地(曹植獲封為鄄城王),這甄並非指代甄夫人。況且經學者考證,《洛神賦》主旨其實是曹植為悼念亡妻崔夫人,跟嫂子甄氏沒半點關係。但這觀點既浪漫又引人入勝得成為後人文藝題材,廣為人知。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局部),是據曹植《洛神賦》而作 (網上圖片)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局部),是據曹植《洛神賦》而作 (網上圖片)

如以上分析不成立,那麼是甚麼原因?據《三國志·明帝紀》載,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稱王,封曹叡為武德侯。六月率軍南征,甄氏留駐在鄴城。十月,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給曹丕。禪位以後,退位為山陽公的劉協,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另有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得到寵愛,甄氏日益失意,流露一些怨恨話語:「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史載後兩句說話就是:「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至於具體發生甚麼事,《魏書》又有一些說法,指曹丕登基為帝後,大臣請奏立甄氏為皇后,曹丕發布策立皇后詔書,甄氏卻婉拒,指皇后一定要慎重選擇,以興內宮的教化,「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立后璽書下了三次,甄氏辭讓三次,言辭也十分懇切。皇帝之後希望等到秋涼時再立皇后。後來甄氏病重,六月丁卯,在鄴城去世。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局部 (網上圖片)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局部 (網上圖片)

不過,《魏書》說法不被歷代史家所認同。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時,認為《魏書》編纂者寫史時使用春秋筆法掩蓋真相。另晚清學者盧弼著有《三國志集解》中論道,甄皇后之死是由於郭貴嬪進譖於文帝,並引《三國志·文昭甄皇后》傳中說:「遣使賜死」,因此用「卒」而不用「崩」來描寫;其他皇后去世都用「崩」,明悼毛皇后被賜死也用「卒」,因此《魏書》的記載不可信。

史書中對甄后的死因只說:「後失意,有怨言」,但是參照前後情勢,還有如下幾個原因。據《世說新語》載,曹操攻下鄴城,想要召見甄氏,但是身邊人都說曹丕已捷足先登,曹操有「今年破賊正為奴」這樣的話,曹丕之後久不被立為太子,可能正是由於此。另《郭后傳》中說:「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等到曹丕後來登上皇位,因為此事而遷怒於甄氏,寵幸郭貴嬪;另外,明帝死於三十六歲,關於懷疑他是袁氏遺留的骨肉並不非空穴來風,文帝殺掉母親留下兒子,以此滅口。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局部) (網上圖片)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局部) (網上圖片)

不過有歷史愛好者分析,如袁熙真的是曹叡生父,那麼他最遲應該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前成功「播種」,之後逃離當時被曹軍包圍的鄴城,回到幽州。如果推論成立,那麼在鄴城陷落時,甄夫人就是一名孕婦,曹丕很艱不會察覺……

總的來說,這件宮闈隱秘諸多謎團,真相難以窺破,魏朝開國之初容不下一名婦人,其中牽涉的事情實在離奇,有讀史者都會去推尋原因。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