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成康之治社會繁榮 康王晚期西周國勢開始衰落

史空穿梭

成康之治社會繁榮 康王晚期西周國勢開始衰落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成康之治社會繁榮 康王晚期西周國勢開始衰落

2020年06月30日 10:00 最後更新:10:08

西周經過了兩次分封後,進入了安定時間,但這段時間並不長久,慢慢步進衰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成康時代,周王實行賑濟貧困民眾、授田於民、明德慎罰的政策,因而農業生產頗有起色、人民生活相對改善、四方外邦來朝、政局穩定、人民和睦,更帶來了「成康之治」。然而,康王晚期喜好征伐,國勢開始衰落。

西周初期勢力。(網上圖片)

西周初期勢力。(網上圖片)

周康王死後,之後繼位的周昭王很好戰,在昭王十六年,他親率大軍南征楚荊,直至江漢地區。南征共經3年,昭王還師渡過漢水時溺死,軍隊也遭覆沒。

其子繼位,是為周穆王,在位長達55年。他同樣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發展。但他朝政鬆弛。東方的徐國在乘虛而入,於是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過聯合楚國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經過昭穆時代,周朝實力削弱。就在這時,西北地區的戎狄部落逐漸興盛,到了周懿王時,更出現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邊境的人民活在水深火熱。到了周夷王在位時,諸侯來朝,下堂迎見,不敢坐受朝拜。顯示周天子的權威已大幅降低。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公孫穆與富人「杵臼之交」 獲對方資助讀書

2024年05月13日 20:00

形容不計貧賤的友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不妨考慮用成語「杵臼之交」。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吳祐傳》:「時公孫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東漢時期,有一位讀書人公孫穆,字文義,膠東人,家境貧寒,為人好學,住在山中苦讀。他自幼就鑽研《韓詩》《春秋左氏傳》等,學問精深,但他不願出仕,在東萊山一帶過着隱居生活,潛心求學。他讀書讀到一定階段,很想再求深造,到遊當時最高學府太學進修。

不過,想進太學讀書,需要很多錢,公孫穆家裏很窮,拿不出這筆巨大費用,正在焦急,忽然聽有人説:有一個富户吳祐,正想招僱一大批舂米工人。公孫穆一想,不如去做工賺點錢,將來再進太學也不遲。他便裝成工人模樣,前往應徵,掙點工錢來作遊學的路費。

這家主人叫吳祐,二十歲父親去世,家境也是困難的,還給人家放過豬。後來舉孝廉,當過長史、齊相、河間相,是個有學問、有正義感的官員。一天,吳祐巡視舂米的工地,見到這個工人,不像是做工的樣子,舉止斯文,問起原因,才知原來是一個飽學之士,和他相談起來,更是覺得公孫穆學問淵博,見解高妙,又驚又喜,兩人就在舂米房裏、杵臼之間交上了朋友。吳祐對公孫穆這種苦學精神,十分佩服,便慷慨地資助他人太學深造。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公沙穆入太學後,學問更上一層樓,名聲也越來越大,終於被推舉做官。史稱公沙穆在任期間,治績優異,深為弘農百姓所敬佩。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豫西一帶連降暴雨,洪水為害。由於公沙穆通曉氣象水文之學,預先安排百姓到高地躲避,結果成功避過洪水,被百姓尊若神明。

在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觀念約束下,一個達官貴人能夠與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交朋友,實在是難能可貴、世所罕見,所以被人們頌為佳話,廣為流傳。成語「杵臼之交」告訴人們,交朋友不應以貧富貴賤為標準,而更應看重一個人的才識和品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