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八佰》後傳 謝晉元罹害 部分成戰俘淪為南洋苦工

歷史長河

《八佰》後傳 謝晉元罹害 部分成戰俘淪為南洋苦工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八佰》後傳 謝晉元罹害 部分成戰俘淪為南洋苦工

2020年08月24日 10:00 最後更新:10:03

生者得到榮耀,逝者更不應該被忘卻。

內地電影《八佰》講述1937年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10月26日至11月1日,四百多名國軍死守四行倉庫四個晝夜,結果掩護主力部隊西撤,也因為倉庫的位置,與蘇州河南岸的英美租界僅有一河之隔,戰事事蹟引起國際媒體關注,成為了淞滬會戰重要見證地。

更多相片
當年的四行倉庫 (網上圖片)

生者得到榮耀,逝者更不應該被忘卻。

強攻四行倉庫的日軍 (網上圖片)

事件中有不少文獻遺留,還有很多當年上海租界記者拍攝的影像資料,部分也於電影呈現出來。電影除了有一些流傳下來的史詩式內容,「八百壯士」的後傳,也有流傳下來。究竟死守後的壯士生還者,結果如何?

謝晉元 (網上圖片)

謝晉元 (網上圖片)

美國攝影師Hyland Lyon跟隨「八百壯士」撤離時拍下的照片,據了解,當時Lyon允許拍攝並承諾不會發布 (網上圖片)

留守四行倉庫的軍團指揮官謝晉元,一直希望戰鬥至最後一人。而國軍總領袖蔣中正,認為掩護主力及引起西方世界注意的目的已經達到,下令撤離。最終謝晉元帶領376人分小隊,在英軍的掩護下,分批撤入公共租界。因為英軍收到日方威脅,說如果讓這批孤軍離開,就會入侵租界,所以這批在租界內的國軍部隊進入租界前就遭到繳械,再被軟禁於營區中近4年,上海市民稱其為「孤軍營」,一時成為上海淪陷區的抗日精神象徵。

「孤軍營」中的情況 (網上圖片)

謝晉元部隊撤離四行倉庫的時候,524團營長楊瑞符等數人中彈身亡。至於主角謝晉元,則在「孤軍營」中被殺。事發於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如常指揮孤軍官兵早操,一個人站在操場門口檢查數名遲到士兵,郝鼎誠、張文清、尤耀亮及張國順4人,行至謝晉元近前解釋為何遲到時,郝鼎誠突然拿出匕首刺向謝晉元面門,再於頭胸等部位猛戳,其餘3人一擁而上,謝晉元當場倒地。據指4名士兵疑被汪精衛政權或日軍收買;據《國史館檔案》指,郝鼎誠於剿共時已向紅軍投誠。四人最終被官兵制伏,交給萬國商團的士兵,經審理被判處死。

「八百壯士」成員,中坐者為謝晉元,右起一為上官志標 (網上圖片)

還有一位「副團長」上官誌標,於謝晉元遇刺時亦遭到襲擊,之後被推舉繼任「團長」。到了同年12月7日起爆發了太平洋戰爭後,日軍佔領上海公共租界。上官誌標連同一批當年堅守四行倉庫的官兵被日軍俘獲,強迫他們為日軍做苦工。後來又分批押解到杭州、南京等地的戰俘營。上官志標於轉移至南京時脫逃,並組織抗日支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直到解放前夕,上官志標被88師的參謀長張柏亭電召至台灣,前往台南縣出任政府軍事科長。1967年9月27日,上官志標逝世,享年55歲。

晚年的楊養正 (網上圖片)

至於在中國大陸最後一位離世的「八佰壯士」,為當時任88師第524團的少尉排長楊養正,他一隻眼睛執行掩護撤退任務時被炸彈彈片所傷。其後先後被日軍關押在寶山營房、南京老虎橋第一模範監獄、安徽蕪湖對岸裕溪口,最緋成功逃出。據報道,他在2005年,以91歲的高齡首次重返四行倉庫舊址時泣不成聲。當年留守倉庫的上官志標的兒子、編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日記》的上官百成,更專程到上海與楊養正見面。楊養正於2010年12月16日離世。

91歲的楊養正由重慶回到上海四行倉庫,並撫摸謝晉元銅像。內地傳媒指,他參觀的兩小時間,數次動情落淚甚至泣不成聲 (網上圖片)

91歲的楊養正由重慶回到上海四行倉庫,並撫摸謝晉元銅像。內地傳媒指,他參觀的兩小時間,數次動情落淚甚至泣不成聲 (網上圖片)

拉布爾戰俘營營地 (網上圖片)

拉布爾戰俘營營地 (網上圖片)

當年的四行倉庫 (網上圖片)

當年的四行倉庫 (網上圖片)

事件中有不少文獻遺留,還有很多當年上海租界記者拍攝的影像資料,部分也於電影呈現出來。電影除了有一些流傳下來的史詩式內容,「八百壯士」的後傳,也有流傳下來。究竟死守後的壯士生還者,結果如何?

強攻四行倉庫的日軍 (網上圖片)

強攻四行倉庫的日軍 (網上圖片)

謝晉元 (網上圖片)

謝晉元 (網上圖片)

留守四行倉庫的軍團指揮官謝晉元,一直希望戰鬥至最後一人。而國軍總領袖蔣中正,認為掩護主力及引起西方世界注意的目的已經達到,下令撤離。最終謝晉元帶領376人分小隊,在英軍的掩護下,分批撤入公共租界。因為英軍收到日方威脅,說如果讓這批孤軍離開,就會入侵租界,所以這批在租界內的國軍部隊進入租界前就遭到繳械,再被軟禁於營區中近4年,上海市民稱其為「孤軍營」,一時成為上海淪陷區的抗日精神象徵。

美國攝影師Hyland Lyon跟隨「八百壯士」撤離時拍下的照片,據了解,當時Lyon允許拍攝並承諾不會發布 (網上圖片)

美國攝影師Hyland Lyon跟隨「八百壯士」撤離時拍下的照片,據了解,當時Lyon允許拍攝並承諾不會發布 (網上圖片)

謝晉元部隊撤離四行倉庫的時候,524團營長楊瑞符等數人中彈身亡。至於主角謝晉元,則在「孤軍營」中被殺。事發於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如常指揮孤軍官兵早操,一個人站在操場門口檢查數名遲到士兵,郝鼎誠、張文清、尤耀亮及張國順4人,行至謝晉元近前解釋為何遲到時,郝鼎誠突然拿出匕首刺向謝晉元面門,再於頭胸等部位猛戳,其餘3人一擁而上,謝晉元當場倒地。據指4名士兵疑被汪精衛政權或日軍收買;據《國史館檔案》指,郝鼎誠於剿共時已向紅軍投誠。四人最終被官兵制伏,交給萬國商團的士兵,經審理被判處死。

「孤軍營」中的情況 (網上圖片)

「孤軍營」中的情況 (網上圖片)

還有一位「副團長」上官誌標,於謝晉元遇刺時亦遭到襲擊,之後被推舉繼任「團長」。到了同年12月7日起爆發了太平洋戰爭後,日軍佔領上海公共租界。上官誌標連同一批當年堅守四行倉庫的官兵被日軍俘獲,強迫他們為日軍做苦工。後來又分批押解到杭州、南京等地的戰俘營。上官志標於轉移至南京時脫逃,並組織抗日支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直到解放前夕,上官志標被88師的參謀長張柏亭電召至台灣,前往台南縣出任政府軍事科長。1967年9月27日,上官志標逝世,享年55歲。

「八百壯士」成員,中坐者為謝晉元,右起一為上官志標 (網上圖片)

「八百壯士」成員,中坐者為謝晉元,右起一為上官志標 (網上圖片)

至於在中國大陸最後一位離世的「八佰壯士」,為當時任88師第524團的少尉排長楊養正,他一隻眼睛執行掩護撤退任務時被炸彈彈片所傷。其後先後被日軍關押在寶山營房、南京老虎橋第一模範監獄、安徽蕪湖對岸裕溪口,最緋成功逃出。據報道,他在2005年,以91歲的高齡首次重返四行倉庫舊址時泣不成聲。當年留守倉庫的上官志標的兒子、編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日記》的上官百成,更專程到上海與楊養正見面。楊養正於2010年12月16日離世。

晚年的楊養正 (網上圖片)

晚年的楊養正 (網上圖片)

91歲的楊養正由重慶回到上海四行倉庫,並撫摸謝晉元銅像。內地傳媒指,他參觀的兩小時間,數次動情落淚甚至泣不成聲 (網上圖片)

91歲的楊養正由重慶回到上海四行倉庫,並撫摸謝晉元銅像。內地傳媒指,他參觀的兩小時間,數次動情落淚甚至泣不成聲 (網上圖片)

拉布爾戰俘營營地 (網上圖片)

拉布爾戰俘營營地 (網上圖片)

當年「八佰壯士」,還有部分被證實輾轉到了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布爾日軍勞工營做苦工,為日本海軍陸戰隊興建海空基地。數十年後,有華人在拉布爾附近偏僻山坡上,發現一處日軍勞工營墓地。經證實有14人為當年「八百壯士」,客死異鄉的他們,沒有墓碑屍骨難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