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弊在賂秦」一語道破六國之敗 《六國論》議論嚴謹成範文經典

史空穿梭

「弊在賂秦」一語道破六國之敗 《六國論》議論嚴謹成範文經典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弊在賂秦」一語道破六國之敗 《六國論》議論嚴謹成範文經典

2020年08月25日 12:02 最後更新:10月13日 16:25

春秋戰國風起雲湧,最由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其中北宋代文學家蘇洵所著述的《六國論》,以議論文的方式,分析六國之衰亡,更成為了古代議論文章的典範。

蘇洵 (網上圖片)

蘇洵 (網上圖片)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文章開篇即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先聲奪人;然後以史實為據,分別就「賂秦」與「未嘗賂秦」兩類國家從正面加以論證;又以假設進一步申說,如果不賂秦則六國不至於滅亡,從反面加以論證。文章最後得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的論斷,無非是要借古諷今,希望喚醒北宋統治者不要再重蹈「六國破亡」的覆轍。

蘇洵全文,都集中圍繞其最開首的論點,不斷展開論證,深入又充分,邏輯嚴密。全文綱目分明,脈胳清晰,結構嚴整。不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有緊密的邏輯聯繫,而且首尾照應,古今相映。

秦始皇 (網上圖片)

秦始皇 (網上圖片)

文中運用例證、引證、假設,特別是對比的論證方法。如「賂者」與「不賂者」對比;秦與諸侯雙方土地得失對比,既以秦受賂所得與戰勝所得對比,又以諸侯行賂所亡與戰敗所亡對比。通過對比增強了「弊在賂秦」這一論點的鮮明性、深刻性。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蘇洵在語言運用方面除言簡意賅外,在論證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來形象地說明道理,語言生動,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由於蘇洵愛國之心迫切,文章的字裡行間飽含著作者的感情,因此當中有不少「嗚呼」、「悲夫」等充滿感情的嗟歎,對為國者「為積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憤,可謂溢於言表,有極強感染力。

蘇詢的《六國論》,是一篇行文結構方面帶有規範性的作品,並逐段逐層梳理歸納,充份體現了議論文論證嚴謹的特點,這亦令此文流傳千古,成為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一。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