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人到中年防範血壓高 頭暈、眼花、耳鳴要留神

樂活道

人到中年防範血壓高 頭暈、眼花、耳鳴要留神
樂活道

樂活道

人到中年防範血壓高 頭暈、眼花、耳鳴要留神

2020年09月25日 08:41 最後更新:02月11日 15:36

不可不防~

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頗高,多見於四十歲以上患者,本病晚期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是腦血管病與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神經系統紊亂

高血壓病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調節功能紊亂,引起持續性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疾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如因泌尿系統、心血管、內分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高血壓,稱為症狀性高血壓或繼發性高血壓,須與本病區別。

慎察臨牀表現

當在休息狀態或放鬆身體時,持續性血壓增高或非同日多次(三次以上)檢測血壓達到或超過正常上限,即常規血壓測量持續超過140/90mmHg,便屬於高血壓。高血壓病症狀輕重相差很大,輕者可無自覺症狀,常在體檢時偶然被發現。一般常見的症狀有頭暈、眼花、頭痛、耳鳴、煩躁、心悸、肢體麻木、失眠、健忘等。後期由於心、腦、腎等器官動脈硬化,可有相應的臨牀表現。若晚期形成高血壓心臟病,放射 檢查可見左心肥大。部分患者中、晚期可伴發冠心病,或在心臟擴大、心律失常的基礎上,導致心力衰竭。腎功能減退時,可有多尿、夜尿、蛋白尿、管型尿、尿比重下降等表現,進一步則發生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病引起的腦血管痙攣或出血,即為中風。

腦血管循環障礙或水腫時,可使顱內壓升高,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昏迷驚厥等,即為高血壓腦病。高血壓病屬於中醫頭痛、眩暈等範疇,治療多以滋腎平肝、潛陽熄風為主。治療目的在於將血壓降至正常範圍,減少或避免腦、腎的併發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了解箇中病因

中醫認為本病屬內傷病範疇。情志失調、先天稟賦不足、勞倦、飲食失衡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本病。若長期精神緊張或惱怒憂思,可使肝氣內鬱,久鬱化火,以致肝火上炎;日久則耗損肝陰,下及腎陰,陰不斂陽,肝陽上亢而致本病;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年老體虛,腎精虧虛,腎陰不足則肝陰失養、肝陽偏亢;或勞倦傷脾、脾失健運,致痰濕內蘊,或過食肥膩,損傷脾胃,痰濕內生,均可導致高血壓病中種種變端。

小心辨證論治  

本病辨證當注意掌握以下三點,一是辨清病理性質,掌握陽亢與陰虛,標實與本虛的主次;二是區別病理因素,標實為主者,分清風、火、痰的主次兼夾;三是審察臟腑病機,本虛為主者,當辨別肝、腎、心的主次。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肝陽上亢

症狀:頭痛、頭脹、頭昏、眩暈、面紅目赤、口乾口苦、煩躁,或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天麻 藤飲加減。

針灸處方:風池、太衝。酌情選配太陽、曲池、陽陵泉、行間。

穴方簡釋:足少陽膽經布於頭之兩側,足厥陰肝經上達巔頂,二脈互為表裏。故方中取風池、太衝,清泄肝膽火熱之邪,此為主穴。太陽配風池,潛陽而治眩暈頭痛。陽明經多氣多血,故配曲池以調氣血;又配陽陵泉、行間,以助泄肝膽實火。

‧肝風上擾

症狀:頭目眩暈、肢麻、筋惕肉、頭痛、耳鳴。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細。

治法:鎮肝熄風。

方藥:鎮肝熄風湯加減。

針灸處方:風池、太衝、百會。酌情選配合谷、曲池。

穴方簡釋:風池為治療風證之要穴,與太衝、百會相配亦能清泄肝風。太衝和合谷相配,名為「開四關」,可平肝陽、調氣血、通經絡;取曲池以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亦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肝腎陰虛

症狀:眩暈、耳鳴、健忘、目澀、口乾、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肢指發麻、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弦或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

針灸處方:風池、三陰交、太溪。酌情選配百會、曲池、肝俞、腎俞、太衝。

穴方簡釋:肝腎同源,腎陰虧損可致肝陰不足,陰不制陽則亢陽上逆。方中取三陰交、太溪補益肝腎之陰,並配肝俞、腎俞滋補精血以固其本。取風池、百會、太衝以潛鎮肝陽,輔以曲池引血下行以治其標。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小心預防及護理

1. 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保持足夠的睡眠,生活有規律,注意起居有常、勞逸適度。適當體育活動,如散步、練習太極拳、詠春等。

2. 保持樂觀開朗情緒,避免精神刺激,維持心理平衡,心胸開闊,遇事勿憂。

3. 避免高鹽、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飲食,並需要保證攝取足夠營養,戒絕煙酒。

4.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自灸足三里、懸鐘、曲池等穴。必要時以艾灸配合用藥。

美國最新研究揭示長期食用海鮮可能攝入「永久化學物質」,因此迫切需要修訂公共衛生標準。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美研究指出食用海鮮增加人體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被長期低估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最新研究發現,食用海鮮時可能會暴露於「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是一類被認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然而,食用海鮮可能增加接觸PFAS的風險長期以來都被顯著低估,這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個人飲食選擇上都可能有重大影響。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者呼籲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海鮮消費的安全性

此研究已於學術期刊《暴露與健康》(Exposure and Health)上發表,並呼籲要儘快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人們能安全食用海鮮。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持久性及難分解等特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

研究指出,PFAS是一種含氟表面活性劑,常用於製造塑膠和不沾鍋等產品,因其持久性和在環境中難以分解的特性而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在土壤和水域中積累,尤其是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此外,PFAS已被證實與多種健康問題如癌症、胎兒異常、高膽固醇、甲狀腺問題及生殖障礙等相關。研究更顯示,幾乎所有美國人血液中都有可測量的含量。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團隊在新罕布夏州對當地多種海鮮進行了PFAS含量測試

研究團隊選擇了具有工業背景且海鮮消費量位於全美前列的新罕布夏州作為研究地點。他們在當地沿海市場購買了銷售量最高的26種海鮮進行檢測,包括鱈魚、黑線鱈、龍蝦、三文魚、扇貝、蝦和吞拿魚等採檢PFAS含量。

研究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濃度最高其他海產含量則較低

研究結果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平均濃度最高,每克肉含1.74至3.30毫微克(nanograms),而其他海產的含量大多低於每克肉1毫微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PFAS在環境中普遍存在難以確切得知來源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PFAS普遍存在於環境中,因此對於如何確定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及其如何進入海洋食物鏈是一大挑戰。他們特別提到兩類海洋生物更可能在體內累積PFAS:一是貝類,通常棲息於靠近岸邊的海底,二是大型海洋生物,因為牠們可能通過食用較小型的海洋生物攝入PFAS。

流行病學副教授再次呼籲制定相關的食品法規保護公眾健康

達特茅斯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Megan Romano強調,雖然海鮮是精益蛋白質與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但也可能是人類接觸PFAS的潛在低估來源。因此,他並非建議不吃海鮮,而是再次呼籲盡速制訂相關食品法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