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流感不分季節 養生治本有良方

生活事

流感不分季節 養生治本有良方
生活事

生活事

流感不分季節 養生治本有良方

2020年12月02日 08:46 最後更新:12月07日 11:08

小心身體防患病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不受季節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因傳播較迅速,有時易發生流行及世界大流行。臨 上起病急,病程短約三至四天,近日本港學校便爆發多宗病例,大家須小心防患。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流感誘因是在受涼、淋雨、過度疲勞、體弱及全身或呼吸道防禦功能低下時,令原已存於上呼吸道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可迅速繁殖而引致病發。古代醫籍雖缺乏對流感的明確論述,但漢代張仲景著的《傷寒論》中,似乎已說明流感類疾病的存在。近代中醫學家對熱病、溫病等專門著作,臨 論證更為詳盡。據發病情況不同可作如下區分,感冒輕者稱為傷風,重者稱重傷風。如病情較重,且在同一時期內廣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幼,證候相類似的,稱時行感冒。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感冒由於四季氣候變化和病邪的不同,或由於體質強弱、感邪的輕重。臨 上常將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兩大類型,不論風寒還是風熱,均是在人體虛弱、抵抗力低下、氣候驟變、寒暖失常、肌表對寒暖之調節失司、 氣不固之時,六淫之邪乘虛而入所致。若風寒犯人,束於肌表,腠理閉塞,陽氣鬱阻,肺氣失宣而發病。若風熱襲人,則腠理疏泄,熱邪灼肺,肺失清肅亦可發病。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原體為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細胞內,並在其中複製繁殖傳播,使黏膜充血、水腫,細胞變性、壞死,脫落形成局部炎症,並可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少量病毒可侵入淋巴組織進入血循環,引起明顯全身中毒症狀。

注意臨牀表現

1. 典型感冒:急起畏寒高熱,顯著乏力,頭痛身痛,咽部乾痛,胸骨下燒灼感,多無鼻塞流涕。可有鼻衄,腹瀉呈水樣便。急性熱病面容,面頰潮紅,結膜外 充血,咽輕度充血,肺部可聞及乾鳴。發熱多於一至兩日內達高峰,三至四日退熱,但乏力可持續一至兩周以上。

2. 輕型流感:起病急,發熱不高,全身與呼吸道症狀較輕,病程二至三日。

3. 流感病毒肺炎(肺炎型流感):主要發生於老年、幼兒或較重慢性心、肺、腎與代謝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初起如典型流感,一至兩日後迅速加重,高熱、衰竭、劇咳、血性痰,繼之呼吸急促、發紺,兩肺滿布濕囉音,而無肺實變徵。Ⅹ光檢查兩肺瀰漫性結節性陰影,近肺門處較多,周圍較少。痰培養無致病菌生長,而易分離出流感病毒,抗生素治療無效,部分病人於五至十日內發生呼吸與循環衰竭而致命。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各證型施治方案

‧風寒感冒證症狀:發熱輕,惡寒重,頭痛,四肢痠痛,鼻塞流涕,喉癢,咳嗽,吐痰清稀,無汗。舌淡、苔薄白,脈浮緊。

治則:疏風散寒,宜肺解表。

方藥:麻黃湯加減。

針灸處方:列缺、風門、風池、合谷。

穴方簡釋:列缺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可宣肺解表。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取足太陽經之風門穴可疏通太陽經氣,散風寒解表鬱而治惡寒發熱,頭痛肢楚。風池是足少陽、陽維脈之交會穴,陽維主陽主表,取風池可疏風解表。合谷是手陽明大腸之原六,大腸與肺互為表裏,取之可祛風寒而解表。四穴共奏疏風散寒,宣肺解表之功。

‧風熱感冒證

症狀:發熱重,惡寒輕,頭脹痛,鼻乾咽痛,咳嗽痰稠,口渴欲飲,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挾暑濕,則發熱較高,有汗而熱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多濡數。挾燥,則發熱,微惡風寒,頭痛乾咳,咽乾口燥,煩熱口渴,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則:宣散風熱,清肅肺氣。

方藥:銀翹散加減。挾暑濕,合新加香薷飲。挾燥者,合杏蘇散。

針灸處方:大椎、曲池、合谷、魚際、外關。挾暑濕,加曲澤、委中、陰陵泉、足三里。挾燥者,加太溪、照海。

穴方簡釋:督脈為陽脈之海,大椎是督脈經穴,取之可疏散陽氣而解熱。肺與大腸互為表裏,取大腸經的合穴曲池,原穴合谷,具有瀉肺火,利咽止痛的作用。外關是手少陽之絡穴,它通於陽維,可疏散在表之陽邪而解熱。魚際為手太陰肺經的滎穴,可清肺泄火。五穴合用,以達到宣散風熱,清肅肺氣之目的。對於風熱挾暑濕者,用三棱針點刺手厥陰經之合穴曲澤與足太陽經之合穴委中出血,能促使暑邪外泄;刺脾胃經之合穴陰陵泉、足三里可健脾除濕。針刺太溪、照海可滋陰潤燥。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小心肺炎等併發症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急性傳染病。其病發生甚急,傳播甚快,全身有明顯的中毒症狀,對健康威脅很大,嬰幼兒、老人和素有慢性病或體質虛弱者患之尤易,且可能發生肺炎等合併症,危害更大。 

為控制流感的流行,一定要重視預防和早期治療。針灸和中藥治療一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均有很高療效。一旦流感發生時,要提高警惕,注意重視和加強推廣針灸和中藥對流感的預防和早期治療,以杜絕其流行的擴大。

英國研究指出植物肉「毒過」真肉,素食者相較肉食者鈉攝取多42.5%!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不少人因信仰、健康、環保等理由傾向進食植物肉

綜合外媒報導,越來越多人因信仰、健康或環保因素選擇「素食」,以「植物肉」或「素肉」取代傳統肉類。據悉,這些仿真肉製品雖然外觀和口感逼真,但其含有的添加劑和調味料的量較多,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大。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82名二型糖尿病風險實驗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有一組對照組研究顯示,82名患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參與者,分為42名的肉食組和40名的素食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在此實驗中,素食組替代肉類的食品來自各大知名的加工素食肉品牌,而肉食組則食用傳統肉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胸肉、漢堡肉扒、香腸和雞塊。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鈉攝取量激增42.5%

研究結果顯示,就心血管疾病的幾項危險因素而言,動物肉類飲食的組別和植物肉類飲食組之間未觀察到明顯的影響。不過,兩組的膳食膽固醇含量均有所下降,儘管肉食者的反式脂肪含量最高,但其鈉攝取量在研究期間有所減少。相比之下,素食肉食用者的鈉攝取量卻增加了42.5%。

肉食者在實驗中血壓有所改善但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效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肉食者的血壓有所改善,而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儘管傳統素食對健康有益,但與植物肉等飲食的健康益處不宜混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英教授指出人工製成的植物肉經過大量加工後並無健康優勢

英國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營養科學教授哈爾達爾(Sumanto Haldar)博士解釋,傳統植物性飲食通常由全穀物、豆類以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物組成,而人工製成的植物肉則需要經過大量加工,最終產品可能含有大量鹽分、飽和脂肪和添加劑,以此模仿真肉的味道和質地。因此,這些食品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益上,未能達到傳統植物性飲食的水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教授呼籲食品行業改進植物肉產品使其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哈爾達爾博士呼籲食品行業重新評估和改進植物肉產品的開發,以確保其不僅口感佳,且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