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夏侯惇敗績累累 為何能官至大將軍?

歷史長河

夏侯惇敗績累累 為何能官至大將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夏侯惇敗績累累 為何能官至大將軍?

2020年12月21日 10:02

除了他是曹操的宗室,也有其他優點。

漢末三國時期,大將軍無疑是武將中最高的官職。就蜀漢來說,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都沒有當過,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費禕、姜維先後成為蜀漢的大將軍。就東吳來說,陸遜、諸葛瑾、諸葛恪等人當過這一官職。

至於曹魏,曹仁、曹真、曹爽、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則當過。按照先後順序來說,夏侯惇則是曹魏第一任大將軍,但在很多人看來,夏侯惇的大將軍一職有些名不副實。事實上,夏侯惇不僅屢戰屢敗,還一度被呂布俘獲……

影視中的夏侯惇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夏侯惇 (網上圖片)

西晉陳壽著有《三國志》,記載:「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作為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人,夏侯惇是曹操的宗室。年輕時,夏侯惇就以性格剛烈聞名。基於此,東漢末年曹操起兵後,自然將夏侯惇徵召到身邊。

在資歷上,夏侯惇可以說是最早跟隨曹操,張郃、張遼、徐晃、於禁、樂進等「曹魏五子良將」無法相提並論。《魏略》中還記載:「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夏侯惇和他族弟夏侯淵都是曹魏軍中武將,因夏侯惇曾經被流矢射瞎左眼,所以夏侯惇也被稱之為「盲夏侯」。

夏侯惇與呂布交戰中,還一度被俘獲 (網上圖片)

夏侯惇與呂布交戰中,還一度被俘獲 (網上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夏侯惇之所以盲,完全拜呂布所賜,並且在交戰過程中,夏侯惇還一度被呂布俘獲,這顯然有損夏侯惇威望。除了多次被呂布擊敗,夏侯惇還在和劉備的作戰中失利。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在博望坡之戰中,曹操命令夏侯淵等人迎戰劉備。此戰,夏侯惇不聽李典所勸,與于禁追擊劉備,留李典守後。夏侯惇最終被劉備伏兵所敗,幸而李典來救,劉備才撤。

縱觀夏侯惇的一生,實在沒有甚麼亮眼戰績。與此相對應的是,他的兄弟夏侯淵,雖然最終被蜀漢的黃忠斬殺,不過他曾經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戰績十分漂亮。

不過,夏侯惇官職不因為屢戰屢敗而受損,反而水漲船高,在曹操、曹丕的封賞下,夏侯惇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

影視中的夏侯惇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夏侯惇 (網上圖片)

夏侯惇為何能成為曹魏首任大將軍呢?首先是因為曹操起兵時,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而且,和夏侯淵、曹真、曹仁、曹洪等人一樣,夏侯惇是曹操的宗室,這是張郃、張遼、徐晃、于禁、樂進等無法獲得的優勢。賢若渴的曹操,雖然重用了「五子良將」等武將,不過,曹魏的最高武將官職,卻一直由夏侯氏或者曹氏將領來擔任,直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才由司馬師、司馬昭擔任曹魏的大將軍。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才由司馬師、司馬昭擔任曹魏的大將軍 (網上圖片)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才由司馬師、司馬昭擔任曹魏的大將軍 (網上圖片)

夏侯惇雖然作戰能力一般,也不是全無優點。《三國志》是這樣評價作戰的夏侯惇:「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夏侯惇和呂蒙一樣手不釋卷,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所以在曹魏將士中受到擁護和支持。並且,曹操領軍南征北戰時,夏侯惇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更為曹操大軍供應糧草,起到作戰關鍵作用。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評價功臣時表示:「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基於此,蕭何成為西漢第一開國功臣。就夏侯惇來說,實際上也起到類似蕭何的作用。夏侯惇官至曹魏大將軍,顯然也是和他的功勞相匹配。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