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生吃食物有較高食安風險 幾類高危人士要特別小心

生活事

生吃食物有較高食安風險  幾類高危人士要特別小心
生活事

生活事

生吃食物有較高食安風險 幾類高危人士要特別小心

2021年01月18日 17:12 最後更新:01月25日 10:44

食物在生產和製作的不同階段都可能受到病菌污染。

隨著食物越來越多元化,即使身處香港,亦可品嚐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美食,當中更是少不了港人最愛的刺身壽司、生蠔等。不過,生吃食物一直都被指存在較高的食物安全風險,甚至有機會令人食物中毒!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食物在不同階段都可能受到病菌污染,包括「超級細菌」(即對抗菌素產生耐藥性的微生物),例如蠔屬於「濾食性動物」,牠們在進食時有機會攝取在受污染水中環境的諾如病毒及沙門氏菌;同樣地,若農地的灌溉水受污染,種植在農地上的蔬菜亦可能受可致病的大腸桿菌污染。

生吃食物一直都被指存在較高的食物安全風險,甚至有機會令人食物中毒。unsplash圖片

生吃食物一直都被指存在較高的食物安全風險,甚至有機會令人食物中毒。unsplash圖片

此外,加工環境亦可能會藏有微生物,例如煙三文魚可在加工環境受李斯特菌污染。由於冷熏程序不能消滅該菌,煙三文魚的長保質期會讓該菌得以滋長。若食物處理人員在處理食物時,沒有遵守良好衞生規範,尤其是涉及以人手處理的生吃食物(例如壽司及刺身),他們則可能成為污染來源。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以下幾類高危人士需要特別注意,以及應盡量避免進食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包括孕婦、嬰幼兒、長者及免疫力較低人士(例如糖尿病、肝或腎病、器官移植及愛滋病的病人,或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的病人),因為他們受病菌感染或引致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視乎致病菌的種類,病人可能會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食物中毒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瀉、腹痛及發燒,幼兒及長者受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較易出現溶血尿毒症的情況;孕婦受李斯特菌感染,症狀可能較輕微,但細菌或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可能引致流產或死胎,甚至初生嬰兒夭折;至於長者及免疫力較低人士受李斯特菌感染,則可能導致血液或腦部嚴重感染。

英國研究指出植物肉「毒過」真肉,素食者相較肉食者鈉攝取多42.5%!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不少人因信仰、健康、環保等理由傾向進食植物肉

綜合外媒報導,越來越多人因信仰、健康或環保因素選擇「素食」,以「植物肉」或「素肉」取代傳統肉類。據悉,這些仿真肉製品雖然外觀和口感逼真,但其含有的添加劑和調味料的量較多,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大。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82名二型糖尿病風險實驗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有一組對照組研究顯示,82名患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參與者,分為42名的肉食組和40名的素食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在此實驗中,素食組替代肉類的食品來自各大知名的加工素食肉品牌,而肉食組則食用傳統肉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胸肉、漢堡肉扒、香腸和雞塊。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鈉攝取量激增42.5%

研究結果顯示,就心血管疾病的幾項危險因素而言,動物肉類飲食的組別和植物肉類飲食組之間未觀察到明顯的影響。不過,兩組的膳食膽固醇含量均有所下降,儘管肉食者的反式脂肪含量最高,但其鈉攝取量在研究期間有所減少。相比之下,素食肉食用者的鈉攝取量卻增加了42.5%。

肉食者在實驗中血壓有所改善但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效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肉食者的血壓有所改善,而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儘管傳統素食對健康有益,但與植物肉等飲食的健康益處不宜混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英教授指出人工製成的植物肉經過大量加工後並無健康優勢

英國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營養科學教授哈爾達爾(Sumanto Haldar)博士解釋,傳統植物性飲食通常由全穀物、豆類以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物組成,而人工製成的植物肉則需要經過大量加工,最終產品可能含有大量鹽分、飽和脂肪和添加劑,以此模仿真肉的味道和質地。因此,這些食品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益上,未能達到傳統植物性飲食的水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教授呼籲食品行業改進植物肉產品使其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哈爾達爾博士呼籲食品行業重新評估和改進植物肉產品的開發,以確保其不僅口感佳,且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