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研究指一名患者接受肺部移植手術後染疫死亡

大視野

研究指一名患者接受肺部移植手術後染疫死亡
大視野

大視野

研究指一名患者接受肺部移植手術後染疫死亡

2021年02月21日 20:49 最後更新:22:34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密歇根州一名婦女接受肺部移植手術後,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為首宗經器官移植後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然而,負責器官移植的醫院表示,手術前曾多次檢測,未發現捐贈者器官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研究人員在《美國移植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去年秋天美國中西部一名婦女在一場車禍中因嚴重腦損傷死亡,當地醫院在婦女深喉及鼻咽採取樣本做檢測,結果對新冠病毒呈陰性。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醫院及後安排器官移植手術,將婦女的肺部移植予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該病人手術前的深喉及鼻咽樣本檢測亦呈陰性。然而,手術完成後三天,接受移植肺部的病人開始出現發高燒、低血壓、呼吸困難及肺部感染等徵狀,更一度出現敗血性休克後。醫生再為病人進行檢測,其肺部抽取的液體對新冠病毒結果呈陽性,病人亦因病情迅速惡化,在手術後61天死亡。而一位曾處理捐贈者肺部的外科醫生於四天後確診,但後來康復。

密歇根州一名婦女接受肺部移植手術後,感染新冠病毒死亡。AP資料圖片

密歇根州一名婦女接受肺部移植手術後,感染新冠病毒死亡。AP資料圖片

其中一名研究人員 Daniel Kaul 強調,他們在手術前進行了所有應做的檢查,而捐贈者生前沒有旅行史或任何新肺炎病徵,惟未知捐贈者最近是否接觸過已知或懷疑感染新冠肺炎的人。研究指,該事件可能是美國首次證實冠狀病毒通過器官移植傳播的案例。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Kaul 指,此密歇根州的病例證明在進行移植手術之前,需要對器官進行更廣泛的採樣檢測,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病例較多的地區。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