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聽曉明哥記者會 阿爺定性香港政改「涉奪權與反奪權較量」 無退讓餘地

博客文章

聽曉明哥記者會  阿爺定性香港政改「涉奪權與反奪權較量」 無退讓餘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聽曉明哥記者會 阿爺定性香港政改「涉奪權與反奪權較量」 無退讓餘地

2021年03月12日 12:22 最後更新:03月15日 09:38

今年全國人大,香港又成為焦點,連外媒的焦點都在香港政改的決定。昨日人大一閉幕,今日國新辦就安排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勇等開記者會。

高人話從曉明哥的開場白,清楚表達了阿爺處理香港政改的背後思維,提升到今次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是修補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漏洞和缺陷的必要之舉,是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穩定和政權安全的治本之策。強調香港出現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民主的問題,而是「涉及奪權與反奪權、顛覆與反顛覆、滲透與反滲透的較量」,中央沒有退讓的餘地。

由此可見阿爺態度強硬,亦預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可能有進一步激烈表態和行動,但涉及奪權、顛覆這些核心議題,阿爺讓步空間好細。

綜合一下曉明哥的講話五大重點:

第一,這是修補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漏洞和缺陷的必要之舉,有利於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基本內容,是30多年前香港基本法起草的時候確定的。近幾年來,香港社會出現的亂象表明,包括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在內的選舉制度存在明確的漏洞和缺陷,尤其是選舉制度的安全性不足,使反中亂港分子得以通過選舉進入特別行政區的政權機關和其他治理架構,使外部勢力得以通過多種方式深度的干預和滲透香港事務,並為他們從事危害國家的安全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必須亡羊補牢,從制度層面來防範和化解有關風險。完善選舉制度也是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總體部署的重要一步,是「一國兩制」在實踐中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

第二,這是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穩定和政權安全的治本之策,有利於香港實現長治久安。「修例風波」演變為社會動亂,充分證明香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問題,而且不是有的人說的選舉制度要不要民主,民主步伐快一點還是慢一點的問題,而是涉及奪權與反奪權、顛覆與反顛覆、滲透與反滲透的較量,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退讓的餘地。完善選舉制度就是要運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所具有的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決定權,阻斷反中亂港勢力體制內奪權的通道,它與制定香港國安法其實是一套組合拳,將釜底抽薪,有效治理挑戰香港特別行政區現在持續的種種亂象,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穩定、政權安全。

第三,這是立足香港的實際情況作出的適當選擇,有利於推進香港的民主制度循序漸進、穩健發展。大家都知道,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的150多年裡毫無民主可言,回歸之後,香港同胞才真正開始當家作主。香港民主制度付諸實踐的時間並不長,本身就需要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這次完善選舉制度的重點是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進行調整優化,並且賦予它新的職能,除了可以繼續選舉產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之外,還有權選舉產生立法會部分議員,並參與立法會所有議員候選人的提名。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構建符合香港實際情況、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使香港的民主步伐走得更加穩健。

第四,這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有利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現行選舉制度的缺陷和它的不確定狀態是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或者「泛政治化」的催化劑,反中亂港分子登堂入室之後肆意操弄政治議題,大家從新聞報導裡可以看到,有些反對派議員濫用立法會的議事規則,採取「拉布」等手段以及一些不正當手法,來阻礙甚至癱瘓立法會的運作,嚴重掣肘了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施政,造成了巨大的內耗。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無論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還是社會各界人士,將有條件集中精力抓經濟、謀發展,破解住房難和其他突出的民生問題,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順暢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香港有望從此擺脫政治爭拗的羈絆,走出政治泥沼,實現良政善治,為廣大市民謀取更大的福祉。

第五,這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制度保障,有利於「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愛國者治港」不是什麼新概念、新提法。早在1984年鄧小平先生在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的時候就講過,「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環顧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允許不愛國的人來參與國家或轄下任何一個地方的管治。要求「愛國者治港」,或者要求治港者必須是愛國者,天經地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月會見林鄭月娥行政長官的時候也明確指出:「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這次完善選舉制度,設立必要的安全閥,就是為了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從而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在此,我要強調一點,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事業的創立者,也是「一國兩制」事業的領導者、踐行者、維護者,沒有任何人比中國共產黨、比中國政府更懂得「一國兩制」的寶貴價值,更執著地堅守「一國兩制」的初心。無論是已經制定的香港國安法,還是正在完善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選舉制度,以及將來我們所要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都是為了把「一國兩制」執行好、實施好,根本不存在改變「一國兩制」的問題。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Ariel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辯方已完成總共27日的主問,由控方開始盤問黎智英。但無論在辯方或控方提問下,黎智英作供期間,頻遭法官及控方質疑其證供跟其言行、呈堂的訪談節目片段、文章或訊息紀錄有出入,黎更在連番追擊下被迫改口。

控方質問兩前美軍方要員赴台提供「諮詢」服務內容 黎數度改口

在16日的聆訊中,控方提到黎安排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Jack Keane及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到台灣晤蔡英文,讓兩人為蔡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據2017年1月5日黎與其助手Mark Simon的Whatsapp對話紀錄, 黎當時指兩人將到台北處理有關「與特朗普聯絡的項目」(work on the project with liaison to Trump),又指諮詢是獨立且非政治性,但必須嚴格保密,因媒體一旦發現就會破壞整件事。黎庭上指,因兩人身分敏感,曾是美國高官,認為須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才可進行,甚至要尋求特朗普批准和支持。

控方關注「項目」的具體內容,黎庭上稱是為蔡英文提供顧問服務,讓對方掌握美國政府對台灣的取態。控方續追問「與特朗普聯絡」(with liaison to Trump)是否指與特朗普本人聯繫,黎否認,稱自己當時用錯詞語,不應用「聯絡」(liaison),應改為「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with relationship to Trump's admin)。控方再問,即「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的項目」,黎又再改口,指是「與特朗普政府有關」(in related to)的項目,進一步淡化兩名前美高官的角色。

黎堅稱無跟兩名前美軍要員簽合約 遭法官連番質疑

到17日的聆訊,控方續就黎安排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到台灣跟蔡英文的會面作盤問。庭上展示黎助手Mark Simon於2017年6月24日向黎傳送的訊息,當中提到美國司法部已批准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與台灣的「獨立諮詢合約」。
控方問黎是否與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簽了「合約」,黎卻否認,指雙方沒簽任何「合約」,他更指是庭上才首次聽聞有「合約」這回事。法官李運騰隨即追問,黎知道兩人為台灣提供諮詢服務,須從美國司法部取得許可?黎確認, 但仍堅稱自己不知跟兩人有簽訂「合約」。
法官杜麗冰質疑,在訊息中,Mark Simon明確提到「本星期將在華盛頓簽訂最終合約(CONTRACT)」?黎辯稱他沒有留意,重申他沒有跟二人簽訂任何「合約」。
控方再展示黎的訊息紀錄,Mark Simon曾向黎交代,跟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簽了2年「合約」,Jack Keane會按合約條款獲得酬金, Paul Wolfowitz則要求在第2年獲得酬金,黎當時還問Mark Simon:「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 只是一年來四次,為何要簽2年合約?」Mark Simon當時指,從一開始就是兩年合約,由2017至2018年,2017年來4次,2018/19年來4次。

兩人曾到訪其他亞洲國家 黎卻堅稱只赴台

黎庭上稱,他只記得兩人在2017年到訪台灣4次,2018年已沒訪台,法官杜麗冰質疑,黎和Mark Simon的訊息紀錄非常清晰。杜官再問黎與兩人是否有「口頭協定」,讓兩人到台灣提供諮詢?黎此時終表示同意。
惟黎的記憶再受控方質疑。控方問及兩人不只到訪台灣?黎堅稱,兩人只曾到訪台灣。控方遂展示黎與Mark Simon 另一段對話訊息,Mark Simon提到「Paul 認為若他們也到訪越南、日本和其他盟友,可為台灣帶來更多好處。」黎當時回覆認同Paul Wolfowit的意見,但黎庭上指,該計劃最終沒有實行。法官李運騰問及,訊息顯示兩人其中一次行程長達1個月。
控方展示Mark Simon在2018年11月13日向黎交代,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在2018年5月3至9日曾到訪日本,7月7日至8月8日到訪新加坡及台北,11月3至10日到訪越南及台北。

法官李素蘭指兩人不只受聘為台灣提供顧問服務,亦受聘為日本、新加坡、越南等亞洲國家提供顧問服務?黎卻否認,指他確曾建議兩人除了台灣,亦可到訪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惟不知他們有否實際到訪這些亞洲國家。法官杜麗冰質疑,黎當時收到Mark Simon的訊息後,為何沒問清楚就直接回覆「Ok Thanks」?

黎著下屬做批評中共和建制新聞 法官多番質疑黎堅稱無給予編採指示

另在13日的庭審中,辯方提到前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曾建議,《蘋果》將因實行收費訂閱,建議提供批評中共、監察政府、有立場的新聞或專欄,並製作獨家專題專訪片段,黎智英大表贊同,認為是很好的建議,辯方問黎是否作出編採指示?黎否認,辯稱只同意下屬建議。

辯方再引述2018年的Slack紀錄,當時黎說要多做踢爆報道,如批評建制等,指市民受壓抑很大,需要有擔當的傳媒為他們發聲出氣;惟黎再否認給予編採指示,辯稱只回應下屬如何搜集新聞資料。

法官杜麗冰質疑,認為完全與搜集新聞資料無關,反問黎此舉仍不屬給予編採指示嗎?黎堅決否認,認為僅提出如何有效採訪新聞的建議,提升新聞質素。杜官即追問,黎似乎著員工反映市民感受,黎回應指,就是要透過搜集新聞資料去反映,杜官質疑「這不正是編採指示嗎?你說他們應專注於報導反建制派一方的感受。」黎仍堅稱不同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