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戴牙套矯正牙齒零失敗!牙醫提醒大家箍牙陷阱

樂活道

戴牙套矯正牙齒零失敗!牙醫提醒大家箍牙陷阱
樂活道

樂活道

戴牙套矯正牙齒零失敗!牙醫提醒大家箍牙陷阱

2021年04月11日 09:20 最後更新:04月22日 14:31

提起矯正牙齒,隱形牙套必屬大熱首選!

近年牙套設計不斷改良,新一代設計更貼合牙齒,用家又可按所需自行除戴,然而亦正因如此,若不夠自律或事前忽略訂製須知,矯齒效果自然不似預期。想知零失敗方法?牙醫提供以下成功矯齒貼士。

有助減少蛀牙風險?

其實牙齒不齊整,除了影響外觀,還會妨礙口腔健康,因為齒列不整,令難以清潔的空間大增,凹凸不平的牙齒形成很多死角,使食物渣滓積於牙齒縫隙的時間延長,故比較容易形成牙石及易有蛀牙。其次,牙齒之間亦較易產生磨損而致破損及裂痕,相對容易弄傷舌頭及牙齦。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哪些人不適合戴隱形牙套?

隱形牙套是指一般用來矯牙齒的透明牙膠模,通常包括一個系列專屬個人齒模的牙套,基本上人人合用。不過,以下人士則不適合:

(一)嚴重牙周病患者

嚴重牙周病患者如使用牙套,牙齒很容易會脫落,原因是牙周病者牙牀骨已因受牙細菌感染而收縮,同時牙周也會因而發炎紅腫,佩戴牙套會產生很多對牙周組織的破壞,使用不當會導致牙齒加快脫落。

近年牙套設計不斷改良,新一代設計更貼合牙齒,用家又可按所需自行除戴。unsplash圖片

近年牙套設計不斷改良,新一代設計更貼合牙齒,用家又可按所需自行除戴。unsplash圖片

(二)使用假牙或植牙人士

若口腔中有很多修復的假牙或植牙,已修復的牙橋和植牙均不能移動,即使用牙套來矯齒,也不會移動已植下的牙齒。

提醒大家,矯正牙齒的前期工作相當重要,有意使用隱形牙套人士一定要經牙醫詳細檢查,並需要照X光、進行印牙模等程序。實際使用牙套時,必須訂定一個力度的調教標準,如用上不適當的力度,矯正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現時在網路上常見的自行更換牙套、網上診症、自行印製牙模等方法,都不建議採用。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戴隱形牙套需注意的地方?

每天都要保持牙套和牙齒清潔乾淨,並依足醫生設計的佩戴時間來替換,別自行調校,亦不應佩戴少於指定的時間。如出現牙齒疼痛或不適,必須求診由醫生再作調校。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雖然隱形牙套優點是較美觀,亦較易清潔,可因應社交需要而決定何時佩戴,但要留意坊間某些「矯齒計畫」療程的準則,因矯齒始終須按個人情況訂定進程,不能一概而論全都採用某個程式,故應注意會否有額外收費等條款。另外,佩戴時間更須嚴格控制,講求自己遵守紀律,否則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美國最新研究揭示長期食用海鮮可能攝入「永久化學物質」,因此迫切需要修訂公共衛生標準。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美研究指出食用海鮮增加人體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被長期低估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最新研究發現,食用海鮮時可能會暴露於「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是一類被認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然而,食用海鮮可能增加接觸PFAS的風險長期以來都被顯著低估,這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個人飲食選擇上都可能有重大影響。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者呼籲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海鮮消費的安全性

此研究已於學術期刊《暴露與健康》(Exposure and Health)上發表,並呼籲要儘快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人們能安全食用海鮮。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持久性及難分解等特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

研究指出,PFAS是一種含氟表面活性劑,常用於製造塑膠和不沾鍋等產品,因其持久性和在環境中難以分解的特性而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在土壤和水域中積累,尤其是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此外,PFAS已被證實與多種健康問題如癌症、胎兒異常、高膽固醇、甲狀腺問題及生殖障礙等相關。研究更顯示,幾乎所有美國人血液中都有可測量的含量。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團隊在新罕布夏州對當地多種海鮮進行了PFAS含量測試

研究團隊選擇了具有工業背景且海鮮消費量位於全美前列的新罕布夏州作為研究地點。他們在當地沿海市場購買了銷售量最高的26種海鮮進行檢測,包括鱈魚、黑線鱈、龍蝦、三文魚、扇貝、蝦和吞拿魚等採檢PFAS含量。

研究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濃度最高其他海產含量則較低

研究結果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平均濃度最高,每克肉含1.74至3.30毫微克(nanograms),而其他海產的含量大多低於每克肉1毫微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PFAS在環境中普遍存在難以確切得知來源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PFAS普遍存在於環境中,因此對於如何確定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及其如何進入海洋食物鏈是一大挑戰。他們特別提到兩類海洋生物更可能在體內累積PFAS:一是貝類,通常棲息於靠近岸邊的海底,二是大型海洋生物,因為牠們可能通過食用較小型的海洋生物攝入PFAS。

流行病學副教授再次呼籲制定相關的食品法規保護公眾健康

達特茅斯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Megan Romano強調,雖然海鮮是精益蛋白質與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但也可能是人類接觸PFAS的潛在低估來源。因此,他並非建議不吃海鮮,而是再次呼籲盡速制訂相關食品法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