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鞏固政權趙匡胤捕風捉影 武將扮啞侍奉兩朝得善終

歷史長河

為鞏固政權趙匡胤捕風捉影 武將扮啞侍奉兩朝得善終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為鞏固政權趙匡胤捕風捉影 武將扮啞侍奉兩朝得善終

2021年05月03日 10:00 最後更新:11:53

宋朝實行中央集權統治,武將似乎一直受歧視,基於「唐亡於藩鎮」的基調,無論是北宋南宋,當武將手握重兵、地位開始鞏固時,皇帝及文官集團都會攻擊他們,諸多刁難。比如北宋名將狄青、南宋名將岳飛,他們都死在皇帝及文官集團的手中。不過,宋朝歷史上,有一位將領絕對堪稱最聰明,為了自保,裝病十多年,直到臨死前才揭露這個秘密。

影視中的趙匡胤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趙匡胤 (網上圖片)

事情要從趙匡胤稱帝說起,因為趙匡胤本來是後周的禁軍殿前司都點檢,後周的禁軍分為兩部分:殿前司、侍衛親軍司。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發動陳橋兵變,在於他是殿前司的最高長官,而侍衛親軍司的主要將領也是他的黨羽。趙匡胤手握重兵,才能兵不血刃地奪位。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趙匡胤 (網上圖片)

宋朝實行中央集權統治,武將似乎一直受歧視,基於「唐亡於藩鎮」的基調,無論是北宋南宋,當武將手握重兵、地位開始鞏固時,皇帝及文官集團都會攻擊他們,諸多刁難。比如北宋名將狄青、南宋名將岳飛,他們都死在皇帝及文官集團的手中。不過,宋朝歷史上,有一位將領絕對堪稱最聰明,為了自保,裝病十多年,直到臨死前才揭露這個秘密。

影視中的趙匡胤 (網上圖片)

事情要從趙匡胤稱帝說起,因為趙匡胤本來是後周的禁軍殿前司都點檢,後周的禁軍分為兩部分:殿前司、侍衛親軍司。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發動陳橋兵變,在於他是殿前司的最高長官,而侍衛親軍司的主要將領也是他的黨羽。趙匡胤手握重兵,才能兵不血刃地奪位。

影視中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網上圖片)

趙匡胤登基後,獎勵陳橋兵變的功臣,將自己的親信任命為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的軍官,比如趙匡胤的「老大哥」慕容延釗升任殿前司都點檢,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先是由韓令坤擔任,後由結拜兄弟石守信接任。即使是這樣,趙匡胤還是不放心,最後搞個後世稱為「杯酒釋兵權」,實際上是連串削弱禁軍軍權的行動。

《宋史·楊信傳》局部,可看出楊信稱啞後如何獨善其身 (網上圖片)

趙匡胤先將殿前司、侍衛司的最高職務廢掉,任命資歷較低的將領來掌握禁軍,其中就包括今次要講的這位聰明將領-楊信。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低級將領楊信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備受趙匡胤的信任。據《宋史·楊信傳》記載,到了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楊信突然患病,口不能言,趙匡胤很關心屬下:「幸其第,賜錢二百萬」。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網上圖片)

楊信手底下有個小孩名叫田玉,「能揣度其意」,每當楊信向皇帝匯報工作,或者指揮部下時,都通過田玉來做「翻譯」,「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十多年如一日,到了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死,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當時太宗依然任用楊信統領禁軍,沒有絲毫的懷疑:「改鎮寧軍,並領殿前都指揮使」。

宋太宗趙光義 (網上圖片)

到了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春,楊信歷經兩朝,掌管禁軍十幾年,病倒了:「以瘍疾在告」。就在楊信死前一天,趙光義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已經失語十幾年楊信居然能開口說話:「上聞而駭之,遽幸其第」,楊信哭著對皇帝說:「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趙光義好言慰勉,賞賜了不少東西。

影視中的趙光義 (網上圖片)

直到此時,不少人都明白,楊信根本沒有得過「喑疾」,他是扮了十幾年啞巴。原因就是楊信為了保命。當年,趙匡胤對禁軍將領最不放心,擔心他們培植自己勢力,甚至捕風捉影。比如楊信的前任張瓊,雖是趙匡胤的救命恩人,卻被人誣陷,無辜慘死。小心謹慎的楊信,最終裝了十幾年啞巴,直至死的一刻,當其他人都明白時,他也能夠善終。

影視中的趙匡胤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趙匡胤 (網上圖片)

趙匡胤登基後,獎勵陳橋兵變的功臣,將自己的親信任命為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的軍官,比如趙匡胤的「老大哥」慕容延釗升任殿前司都點檢,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先是由韓令坤擔任,後由結拜兄弟石守信接任。即使是這樣,趙匡胤還是不放心,最後搞個後世稱為「杯酒釋兵權」,實際上是連串削弱禁軍軍權的行動。

影視中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網上圖片)

影視中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網上圖片)

趙匡胤先將殿前司、侍衛司的最高職務廢掉,任命資歷較低的將領來掌握禁軍,其中就包括今次要講的這位聰明將領-楊信。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低級將領楊信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備受趙匡胤的信任。據《宋史·楊信傳》記載,到了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楊信突然患病,口不能言,趙匡胤很關心屬下:「幸其第,賜錢二百萬」。

楊信雖然啞了,但他依然在禁軍中擔任領導職務,反而越來越高,「乾德四年,改靜江軍節度」、「六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楊信傳》稱:「信雖喑疾而質實自將,善部分士卒,指顧申儆,動有紀律,故見信任,而終始無疑焉」。

《宋史·楊信傳》局部,可看出楊信稱啞後如何獨善其身 (網上圖片)

《宋史·楊信傳》局部,可看出楊信稱啞後如何獨善其身 (網上圖片)

楊信手底下有個小孩名叫田玉,「能揣度其意」,每當楊信向皇帝匯報工作,或者指揮部下時,都通過田玉來做「翻譯」,「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十多年如一日,到了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死,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當時太宗依然任用楊信統領禁軍,沒有絲毫的懷疑:「改鎮寧軍,並領殿前都指揮使」。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網上圖片)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網上圖片)

到了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春,楊信歷經兩朝,掌管禁軍十幾年,病倒了:「以瘍疾在告」。就在楊信死前一天,趙光義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已經失語十幾年楊信居然能開口說話:「上聞而駭之,遽幸其第」,楊信哭著對皇帝說:「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趙光義好言慰勉,賞賜了不少東西。

宋太宗趙光義 (網上圖片)

宋太宗趙光義 (網上圖片)

直到此時,不少人都明白,楊信根本沒有得過「喑疾」,他是扮了十幾年啞巴。原因就是楊信為了保命。當年,趙匡胤對禁軍將領最不放心,擔心他們培植自己勢力,甚至捕風捉影。比如楊信的前任張瓊,雖是趙匡胤的救命恩人,卻被人誣陷,無辜慘死。小心謹慎的楊信,最終裝了十幾年啞巴,直至死的一刻,當其他人都明白時,他也能夠善終。

影視中的趙光義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趙光義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