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隋代糧倉巨如地下城 獨特設計讓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歷史長河

隋代糧倉巨如地下城  獨特設計讓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隋代糧倉巨如地下城 獨特設計讓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2021年06月21日 13:26 最後更新:13:26

史載隋朝的糧食到了唐代的貞觀年間還沒吃完,依然可以食用。形容似乎相當誇張,但考古發現,有根有據。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考古團隊由2012年起,在黎陽倉及回洛倉的遺址發掘研究,經過兩年時間研究,指出回洛倉的面積相當於50個標準足球場般大,宛如一座地下城,結構相當複雜。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140米,南北寬355米,倉城牆厚3米。倉城分為中部的管理區、東西兩側的倉窖區、道路和漕渠幾部分。在已完成考古鑽探的約86萬平方呎的範圍內,已確定的倉窖數量達到220座,推測整個倉城倉窖的數量約700座,遠超文獻記載中的數量,而倉窖所使用的建築物料及設計水平非常高,令糧食可長時間保存。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以及黎陽倉這類特大型糧倉的重要性,在古代已經證實,好像瓦崗軍攻下糧倉,將糧食分給貧苦群眾,農民起義軍迅速壯大到數十萬。可見隋末時期,糧倉在政權爭奪戰中成為資本,起了決定作用。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回洛倉遺址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