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鐵達尼」沉沒實錄 「太平輪」不太平 亂世終遇亡命之災

歷史長河

中國「鐵達尼」沉沒實錄  「太平輪」不太平  亂世終遇亡命之災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鐵達尼」沉沒實錄 「太平輪」不太平 亂世終遇亡命之災

2021年06月30日 09:28 最後更新:10:39

「鐵達尼號」於1912年在北大西洋沉沒。近百年來,規模慘烈的海難都會與「鐵達尼號」事件作比較。在1949年1月,接近國共內戰的尾聲,中國就有一艘海輪,滿載逃避戰亂的人和財產等,由上海駛往台灣時遭遇不測。這艘海輪的命運與它的名字相悖-「太平輪」-最終走上不歸路。

太平輪是一首大型客貨輪,二戰時主要用於運輸,戰後的1948年,被上海中聯企業有限公司租賃,承擔上海與台灣基隆的航線。台灣著名主持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也是這間公司的股東之一。

更多相片
停在黃浦江上的海輪。(網上圖片)

「鐵達尼號」於1912年在北大西洋沉沒。近百年來,規模慘烈的海難都會與「鐵達尼號」事件作比較。在1949年1月,接近國共內戰的尾聲,中國就有一艘海輪,滿載逃避戰亂的人和財產等,由上海駛往台灣時遭遇不測。這艘海輪的命運與它的名字相悖-「太平輪」-最終走上不歸路。

1949年前後,上海十六鋪碼頭永遠擠滿了離開、逃亡的人群,很多人再也無法回到上海。(網上圖片)

從太平輪被租賃的一刻起,就背負歷史使命,一度為遼瀋戰役中,為國軍輸送補給和撤運傷兵,其餘時間均奔波於滬台之間。1948年政局上面,共產黨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告捷,國軍近200萬主力精銳悉數被殲,中國的大勢已無懸念。當時台海之間所有輪船,無論軍用民用,都為一個即將覆滅的「王朝」落荒孤島而搬倉積穀、囤金儲銀,包括故宮國寶、中央銀行黃金,還有大批政要富賈名流,也一批批擠滿往台灣的船艙。

電影《太平輪》劇照(網上圖片)

除了搭客,船上還有載貨:南北貨、中藥材,也有玉器、古董、名人字畫等。還有報館的印刷設備、油墨、白報紙、資料,重達100多噸。當時船上也有國民政府機關文案,單單黨史資料就裝了180箱,據說還有銀洋200多箱、鋼材600噸。太平輪未起航,船面的「吃水線」已經沉在水下,可見超重如何誇張。有人更指因見到船隻明顯傾斜而害怕,臨時決定不上船,避過一劫。

電影《太平輪》劇照(網上圖片)

太平輪比原定遲了一天才啟程,為了趕及水上宵禁令,太平輪開足馬力,不開燈不鳴笛,走捷徑。由於晚上也天清氣朗,海面風平浪靜,太平輪繼續高速航行。到了晚上,太平輪進入舟山群島海域時,由於航道曲折,視野不良,水深湍急,最終攔腰撞上迎面駛來的「建元」輪。

當時報紙對太平輪撞船事件的報道。(網上圖片)

這下撞擊據稱不太猛烈,太平輪上入睡乘客甚至沒有被撞醒,就像當年的鐵達尼號。被撞的建元輪首先撐不住,僅僅5分鐘後開始下沉。太平輪最初還看不出太大的異樣,茶房甚至安慰旅客,建元輪已經下沉,我們沒事,大家不必驚恐。

太平輪海南倖存者合照(網上圖片)

太平輪事發發出求救電報,隨即向右轉舵,試圖自救,但必須再行幾海里,抵近附近島嶼衝灘擱淺才能擺脫危局。奈何,船體已因超載而傾斜,艙底不斷湧入海水,太平輪最終被巨大漩渦吞噬。官方指太平輪上逾千人中,只有36人生還。

葉倫明(資料圖片)

向太平輪落難旅客伸出援救之手的,除了澳洲軍艦華爾蒙哥號,還有失事海域附近的舟山群島漁民。所以台灣方面有人推斷,生還者應該不止官方認定的36人。據台灣出版的紀實報告《太平輪1949》載,直至2005年,太平輪上的生還者之一葉倫明,以88歲高齡健康地生活在香港,並且經常參加三項鐵人比賽。葉倫明就是香港幾乎人所共知的最年老馬拉松選手「葉伯」。

停在黃浦江上的海輪。(網上圖片)

停在黃浦江上的海輪。(網上圖片)

從太平輪被租賃的一刻起,就背負歷史使命,一度為遼瀋戰役中,為國軍輸送補給和撤運傷兵,其餘時間均奔波於滬台之間。1948年政局上面,共產黨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告捷,國軍近200萬主力精銳悉數被殲,中國的大勢已無懸念。當時台海之間所有輪船,無論軍用民用,都為一個即將覆滅的「王朝」落荒孤島而搬倉積穀、囤金儲銀,包括故宮國寶、中央銀行黃金,還有大批政要富賈名流,也一批批擠滿往台灣的船艙。

太平輪在這個時候,角色也是如此。它往返兩地多次後,在1949年1月27日踏上亡命之旅。當時,從上海開往基隆的航班,春節前只剩太平輪。船票數量杯水車薪,大量無票乘客也能靠金銀上船,據了解,當時船上總人數超過一千人,是原本載客量的兩倍。

1949年前後,上海十六鋪碼頭永遠擠滿了離開、逃亡的人群,很多人再也無法回到上海。(網上圖片)

1949年前後,上海十六鋪碼頭永遠擠滿了離開、逃亡的人群,很多人再也無法回到上海。(網上圖片)

除了搭客,船上還有載貨:南北貨、中藥材,也有玉器、古董、名人字畫等。還有報館的印刷設備、油墨、白報紙、資料,重達100多噸。當時船上也有國民政府機關文案,單單黨史資料就裝了180箱,據說還有銀洋200多箱、鋼材600噸。太平輪未起航,船面的「吃水線」已經沉在水下,可見超重如何誇張。有人更指因見到船隻明顯傾斜而害怕,臨時決定不上船,避過一劫。

電影《太平輪》劇照(網上圖片)

電影《太平輪》劇照(網上圖片)

太平輪比原定遲了一天才啟程,為了趕及水上宵禁令,太平輪開足馬力,不開燈不鳴笛,走捷徑。由於晚上也天清氣朗,海面風平浪靜,太平輪繼續高速航行。到了晚上,太平輪進入舟山群島海域時,由於航道曲折,視野不良,水深湍急,最終攔腰撞上迎面駛來的「建元」輪。

電影《太平輪》劇照(網上圖片)

電影《太平輪》劇照(網上圖片)

這下撞擊據稱不太猛烈,太平輪上入睡乘客甚至沒有被撞醒,就像當年的鐵達尼號。被撞的建元輪首先撐不住,僅僅5分鐘後開始下沉。太平輪最初還看不出太大的異樣,茶房甚至安慰旅客,建元輪已經下沉,我們沒事,大家不必驚恐。

當時報紙對太平輪撞船事件的報道。(網上圖片)

當時報紙對太平輪撞船事件的報道。(網上圖片)

太平輪事發發出求救電報,隨即向右轉舵,試圖自救,但必須再行幾海里,抵近附近島嶼衝灘擱淺才能擺脫危局。奈何,船體已因超載而傾斜,艙底不斷湧入海水,太平輪最終被巨大漩渦吞噬。官方指太平輪上逾千人中,只有36人生還。

建元輪和太平輪沒有鐵達尼號幸運,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搞清它倆互撞的準確位置。

太平輪海南倖存者合照(網上圖片)

太平輪海南倖存者合照(網上圖片)

向太平輪落難旅客伸出援救之手的,除了澳洲軍艦華爾蒙哥號,還有失事海域附近的舟山群島漁民。所以台灣方面有人推斷,生還者應該不止官方認定的36人。據台灣出版的紀實報告《太平輪1949》載,直至2005年,太平輪上的生還者之一葉倫明,以88歲高齡健康地生活在香港,並且經常參加三項鐵人比賽。葉倫明就是香港幾乎人所共知的最年老馬拉松選手「葉伯」。

葉倫明(資料圖片)

葉倫明(資料圖片)

葉倫明在太平輪沉沒後,趴在一隻木桶上活過來,第二日被華爾蒙哥號救起送回上海。1980年,他獲准到香港定居。「葉伯」曾講過,一想到那些被大海吞噬的生命,就會有一股動力:「要努力留住呼吸與生命的感覺。」結果他成為馬拉松常客。2014年12月28日,這位香港最年長的馬拉松選手因病辭世,跑完了他的93歲人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