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又到一年三伏天 中醫教你冬病夏

生活事

又到一年三伏天 中醫教你冬病夏
生活事

生活事

又到一年三伏天 中醫教你冬病夏

2021年07月07日 15:04 最後更新:15:04

今年三伏天初伏為7月11日(日)至7月20日(二)、中伏:7月21日(三)至8月9日(一)、末伏:8月10日(二)至8月19日(四),又是把握冬病夏治好時機。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教大家冬病夏治。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教大家冬病夏治。

以熱治寒病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此時治療一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調整陰陽,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是能夠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穴位敷貼療法

「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劇的病變,例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與類風濕關節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屬於中醫脾胃虛寒類疾病,這些疾病多到了冬季則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藥,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到了夏季,自然界中的天氣相對地較溫暖,讓這些疾病進入到了一個緩慢期,這時候我們借助一些外力,例如三伏貼,用一些冬病夏治的手段,來增加一下體內的陽氣。如果不在夏日去除積寒,那麼等到秋風來,外寒侵襲的時候,便又會內外交困了。

中醫學上就有很多辦法來達到冬病夏治,大家都熟悉的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即天灸療法,又稱藥物灸,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抹或敷貼於穴位、患處,通過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甚則起泡,如同灸療達到刺激穴位、激發經絡、調整氣血來防治疾病的方法。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左)教大家冬病夏治。星島圖片庫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左)教大家冬病夏治。星島圖片庫

認清適應症

‧肺系相關病症: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慢性肺氣腫等)、慢性咽炎、虛人感冒等病症。

‧痛症:頸肩腰腿痛、膝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胃痛、痛經等慢性疼痛疾病。

‧其他類型:失眠、抑鬱、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盤腔炎、夜尿症、遺尿等。

經專業辨證才應用

夏季氣溫高,機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道內溫度也較高,驟然接受冰涼之物,會導致胃腸痙攣,出現腹痛。同時,夏季多雨、高溫,潮濕而炎熱,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創造了條件,故防胃腸道疾病多發季節。

人體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生理功能會出現相應的轉變,例如出汗多、小便少、食欲下降、情緒低落等症狀。所以這時更應該飲食清淡,以適量為宜,以甘淡的飲食方式,或借助食療來養脾胃(中焦)之氣。天灸療法或食療都應在註冊中醫師的指導下,在辨證的基礎下,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療法及藥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夏季專用中藥湯劑

中醫還有一種冬病夏治的方法,例如最常見的中藥湯劑,只不過夏天的湯劑在進行冬病夏治的時候,通常都是採用以清補為主,多為利水生津及健脾化濕的方法,不會像冬天那樣是完全進補的方子。同時夏天的方子都要顧及護脾,避免滋膩,常用食療方如下:

‧健脾祛濕湯

材料:北沙參5錢、山藥5錢、芡實5錢、生熟薏米5錢、白扁豆5錢、赤小豆5錢、土茯苓5錢,可另加豬腱半斤。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豬腱先汆水),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可以消除疲勞,改善過敏體質,補益身體,增加人體抵抗力。

‧益氣生津茶

材料:花旗參1錢、霍山石斛1錢、龍眼肉2錢、枸杞子1錢、陳皮1小塊。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以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功效:益氣生津,升陽祛濕。症見精神不振者最適合飲用。

註:飲用前先諮詢醫生意見。

文:上醫堂創辦人 張勇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英國研究指出植物肉「毒過」真肉,素食者相較肉食者鈉攝取多42.5%!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不少人因信仰、健康、環保等理由傾向進食植物肉

綜合外媒報導,越來越多人因信仰、健康或環保因素選擇「素食」,以「植物肉」或「素肉」取代傳統肉類。據悉,這些仿真肉製品雖然外觀和口感逼真,但其含有的添加劑和調味料的量較多,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大。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82名二型糖尿病風險實驗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有一組對照組研究顯示,82名患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參與者,分為42名的肉食組和40名的素食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在此實驗中,素食組替代肉類的食品來自各大知名的加工素食肉品牌,而肉食組則食用傳統肉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胸肉、漢堡肉扒、香腸和雞塊。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鈉攝取量激增42.5%

研究結果顯示,就心血管疾病的幾項危險因素而言,動物肉類飲食的組別和植物肉類飲食組之間未觀察到明顯的影響。不過,兩組的膳食膽固醇含量均有所下降,儘管肉食者的反式脂肪含量最高,但其鈉攝取量在研究期間有所減少。相比之下,素食肉食用者的鈉攝取量卻增加了42.5%。

肉食者在實驗中血壓有所改善但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效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肉食者的血壓有所改善,而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儘管傳統素食對健康有益,但與植物肉等飲食的健康益處不宜混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英教授指出人工製成的植物肉經過大量加工後並無健康優勢

英國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營養科學教授哈爾達爾(Sumanto Haldar)博士解釋,傳統植物性飲食通常由全穀物、豆類以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物組成,而人工製成的植物肉則需要經過大量加工,最終產品可能含有大量鹽分、飽和脂肪和添加劑,以此模仿真肉的味道和質地。因此,這些食品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益上,未能達到傳統植物性飲食的水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教授呼籲食品行業改進植物肉產品使其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哈爾達爾博士呼籲食品行業重新評估和改進植物肉產品的開發,以確保其不僅口感佳,且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