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8604部隊廣州細菌活體實驗 受害者主為港人

歷史長河

8604部隊廣州細菌活體實驗 受害者主為港人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8604部隊廣州細菌活體實驗 受害者主為港人

2021年07月20日 14:31 最後更新:14:31

二戰期間,日軍在中國東北展開殘酷的人體實驗,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當年仍有另一支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也曾大規模展開活人細菌實驗,而受害者主要是香港人。

日軍在港島北部舉行入城儀式 (網上圖片)

日軍在港島北部舉行入城儀式 (網上圖片)

據指,當年日軍攻陷香港後,因為人口太多難以管理,所以將部分香港驅逐至內地。從1942年起,每天一批又一批的香港人被日軍以水陸兩路驅逐,當中經由水路前往廣州的香港人,默默成為了8604部隊的白老鼠。

更多相片
日軍在港島北部舉行入城儀式 (網上圖片)

二戰期間,日軍在中國東北展開殘酷的人體實驗,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當年仍有另一支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也曾大規模展開活人細菌實驗,而受害者主要是香港人。

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 (網上圖片)

據指,當年日軍攻陷香港後,因為人口太多難以管理,所以將部分香港驅逐至內地。從1942年起,每天一批又一批的香港人被日軍以水陸兩路驅逐,當中經由水路前往廣州的香港人,默默成為了8604部隊的白老鼠。

「8604部隊」當時進駐中大醫學院圖書館 (網上圖片)

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是「731部隊」的關聯單位,隸屬於「華南方面軍」。他們對外宣稱「華南防疫給水部」,不過私下展開細菌及鼠疫實驗。每天早上,日軍會為收容所難民提供混入致命細菌的粥,晚上則施放帶有病毒的蚊蟲去咬人,記錄難民受感染後的反應。有學者依照歷史文獻估計,當年有逾萬人慘死於細菌實驗。

1995年,丸山茂回到廣州,在「粵港難民墓」前懺悔 (網上圖片)

曾參與這場細菌實驗的日軍丸山茂自述:「我們先是把培植的『傷寒菌』投入水井給難民飲用,但原來廣東人不喝生水,所以實驗失敗。」後來他們改放在中國人早上習慣吃的熱粥,但都因為細菌被燙死而失效。

倖存者肖錚 (左) (網上圖片)

當時「8604部隊」指揮官佐藤俊二更把實驗強度加大,每個月生產15公斤的鼠疫跳蚤,用來測試難民感染鼠疫桿菌後的狀況,並紀錄病發過程。當年有不少難民發現粥有問題,便從收容所逃離,得以倖存。其中在2015年去世的倖存者肖錚曾說,當年自己只有10歲,因為家窮,要去收容所領兩碗粥:「有一天弟弟吃了日軍提供的粥飯後,突然全身發冷,沒多久便死去,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爛手爛腳,部分更爛到見骨,幸好我命大沒死。」

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 (網上圖片)

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 (網上圖片)

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是「731部隊」的關聯單位,隸屬於「華南方面軍」。他們對外宣稱「華南防疫給水部」,不過私下展開細菌及鼠疫實驗。每天早上,日軍會為收容所難民提供混入致命細菌的粥,晚上則施放帶有病毒的蚊蟲去咬人,記錄難民受感染後的反應。有學者依照歷史文獻估計,當年有逾萬人慘死於細菌實驗。

「8604部隊」當時進駐中大醫學院圖書館 (網上圖片)

「8604部隊」當時進駐中大醫學院圖書館 (網上圖片)

曾參與這場細菌實驗的日軍丸山茂自述:「我們先是把培植的『傷寒菌』投入水井給難民飲用,但原來廣東人不喝生水,所以實驗失敗。」後來他們改放在中國人早上習慣吃的熱粥,但都因為細菌被燙死而失效。

「因為苦無辦法展開細菌實驗任務,惟有向日本軍醫學校報告,並從那裡取得在攝氏五至四十六度仍可生存的沙門氏菌,帶回難民營。」丸山茂續說:「方法是早餐時,先將剛煮好的熱粥放一會,待溫度稍為下降再混入細菌......將細菌粥送進收容所給難民。」

1995年,丸山茂回到廣州,在「粵港難民墓」前懺悔 (網上圖片)

1995年,丸山茂回到廣州,在「粵港難民墓」前懺悔 (網上圖片)

當時「8604部隊」指揮官佐藤俊二更把實驗強度加大,每個月生產15公斤的鼠疫跳蚤,用來測試難民感染鼠疫桿菌後的狀況,並紀錄病發過程。當年有不少難民發現粥有問題,便從收容所逃離,得以倖存。其中在2015年去世的倖存者肖錚曾說,當年自己只有10歲,因為家窮,要去收容所領兩碗粥:「有一天弟弟吃了日軍提供的粥飯後,突然全身發冷,沒多久便死去,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爛手爛腳,部分更爛到見骨,幸好我命大沒死。」

倖存者肖錚 (左) (網上圖片)

倖存者肖錚 (左) (網上圖片)

肖錚說他的父親當年負責在收容所抬屍:「屍體會被運到化骨池,以石灰和藥水掩埋。由於屍體實在太多,化骨池滿了後,便在南石頭村南箕路一帶,挖出一條深溝當作亂葬崗。」戰後這段歷史一度被掩蓋,到了1950年代,工人在該處展開挖掘工程時,發現最少一千具疊在一起的骸骨,之後又在各地陸續挖出人骨,才揭開「8604部隊」的惡行。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