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水果應飯前定飯後食?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時間

生活事

水果應飯前定飯後食?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時間
生活事

生活事

水果應飯前定飯後食?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時間

2021年07月19日 13:27 最後更新:13:27

多吃蔬果有益身心健康,其實吃水果也有分時段,吃錯可能會傷身。

台灣營養師提醒,腸胃欠佳的人士空腹時,要避免吃如鳳梨、奇異果、檸檬等酸性水果,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

正確吃水果5個時間

許多人都會詢問水果到底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營養師指,應該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分時間、也挑水果吃,才是正確的吃水果時間。

1. 一般健康人:想到就吃

當季新鮮水果一次一個拳頭大或碗裝8分滿,一天吃2至4次。

2.吃大餐時:飯後吃

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幫助提高消化力,推薦水果:菠蘿、木瓜、奇異果。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3. 高血糖的人:兩餐中間吃

低升糖指數高纖維的水果避免血糖波動大、增加飽足感,推薦水果:蘋果、小蕃茄。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4. 運動人士:運動後1小時內

吃中高升糖指數的水果幫助體力能量回補,推薦水果:香蕉、西瓜、葡萄。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5. 腸胃欠佳的人士:避免空腹吃酸性水果避免空腹吃口感較酸、有蛋白酶的水果,避免刺激胃酸分泌,例如:菠蘿、奇異果、檸檬。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營養師建議5個最佳食水果時間。unsplash圖片

營養師建議,蔬果常攝取不足的人,可以水果代替高熱量的下午茶點心,飯後吃一些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可幫助消化,只要掌握「份量」,就能安心、開心吃水果。

台灣國健署揭秘10種常見「假蔬菜」警惕飲食陷阱,並分享3招補充蔬菜小技巧。

國健署分享3個補充蔬菜小技巧維持飲食均衡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日常生活三餐都會選擇購買便當簡單解決,但也有人擔心這樣的飲食習慣可能不健康。為了幫助外食族保持健康飲食,台灣國健署於FB專頁「食在好健康」上分享了3項補充蔬菜的小技巧,教導大家如何在外用餐也能維持均衡的飲食結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1.飯少菜多

國健署建議民眾在選擇快餐或便當時應嘗試「飯少菜多」的搭配方式。例如,在自助餐中可選擇減少飯量,增加一道蔬菜料理,以達到更健康的飲食比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2.含蔬菜的主菜

選擇含蔬菜的主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青椒炒牛肉、洋蔥炒肉絲或甜椒炒雞丁等,這些含有蔬菜的主菜不僅美味還能提高蔬菜的攝取量。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3.避開假蔬菜陷阱

國健署特別指出,在夾取菜品時需注意避免選擇像粟米、薯仔、蓮藕等常被誤認為蔬菜的全穀雜糧。這些食材雖然也有營養價值,但並不屬於蔬菜類,因此在追求蔬菜攝取量時應避免選擇。其他易被誤認的食材還包括南瓜、芋頭、山藥、栗子、綠豆、皇帝豆、荸薺等。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在便利店可選擇有效補充蔬菜的食品

國健署也提到,若民眾只能在便利店解決一餐的情況下,建議選擇青菜滷味、關東煮或者各類微波即時湯品,如番茄蔬菜湯、竹筍湯、蘿蔔湯、猴頭菇湯等,這些餐食可以有效補充蔬菜的攝入,保持飲食均衡。通過這些簡單的調整,即使在外食的情況下,也能夠做到營養均衡,有助於維護良好的健康狀態。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