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西協作研究 内服中藥有望根治蕁麻疹

生活事

中西協作研究 内服中藥有望根治蕁麻疹
生活事

生活事

中西協作研究 内服中藥有望根治蕁麻疹

2021年09月06日 09:01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臨牀表現為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發生及消退都較快,風團處有瘙癢和灼熱感,於中西醫協作努力下,這種常見又纏人的皮膚病其實亦有望根治!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胃腸道亦可受累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勇表示,由於近年環境污染嚴重,以及工作、生渦壓力等日益繁重,本港蕁麻疹的發病率亦有遞增趨勢。現代醫學此為,此病是由於皮膚及黏膜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微血管擴張、血清滲出形成局部水腫所致,由於各種不同內外因素作用於人體,通過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而發生的皮膚病。

蕁麻疹與遺傳因素和個體過敏體質亦有一定關係,任何年齡均可患此病,發病與男女性別、季節無明顯差異,體表任何部位和胃腸道均可受累。在寒冷刺激下最易發作,另外精神刺激、物理性創傷、藥物、飲酒或食魚蝦等蛋白質食物等均可誘發。

●病程可長達十餘年

有瘙癢性風團、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是本病的特徵。急性蕁麻疹常持續一周至3個月,反復發作3個月以上者為慢性。慢性蕁麻疹全身症狀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作,病程可長達數月甚至有十餘年之久。本病發作時間無規律性,多數以早晨和臨睡前加重,有一日數發,有數日一發,慢性蕁麻疹頑固難治。

中醫認為,蕁麻疹發病主要有內因和外因二種因素。內因是臟腑功能失常,陰陽失調,氣血失和;外因有表衞固,汗出當風,又感風寒或風熱之邪,邪拂鬱於肌膚而發為此病。另外可因食物、藥物、生物製品、寄生蟲、精神刺激、沖任失調等也可是本病的成因。而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病程的長短,治療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簡單分為四大證型

一般來說,急性期以祛風解表止癢為主,慢性緩解期以健脾益氣為主。可簡單分為以下幾個證型:

‧風寒束表

症狀:皮疹色淡紅,亦有呈白色的,當遇冷或吹風後發作加劇,得到溫熱時症狀減輕,畏寒,口不渴,冬季較易發作,舌淡、苔薄白或薄白膩,脈濡緩。

治則:祛風散寒活血。

平素食療方:乾薑、紅棗若干沖泡後代茶飲。

‧風熱犯表

症狀:皮疹色紅,高出皮膚,遇熱症狀加劇,微惡風發熱,口渴心煩,偶有大便乾結,夏季多見,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則:祛風清熱活血。

平素食療方:金銀花15克、菊花10克、薄荷5克,沖泡後代茶飲。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氣虛血虧

症狀:平素多自汗,汗出以後易發疹,皮疹較小,如綠豆或黃豆大小,很少連片,發疹時微惡風,微自汗。反復發作,病程長。伴見頭暈、臉色蒼白、體虛乏力。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則:益氣養血。

平素食療方:黃芪30克、山藥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瘦肉適量煮湯。將所有材料洗淨後放入煲內,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脾胃濕熱

症狀:發疹時伴有脘腹疼痛,呈刺痛或脹痛,腹部拒按,口渴心煩,食欲不振,偶有惡心,大便乾結或泄瀉,小便短赤,發疹往往與進食蛋白質或某些藥物有關,舌紅苔薄黃,脈滑數。

治則:清熱利濕。

平素食療方:玉米鬚10克、薏仁30克、赤小豆30克煮湯。

中西醫協作努力下,蕁麻疹其實亦有望可以根治。網圖(示意圖)

中西醫協作努力下,蕁麻疹其實亦有望可以根治。網圖(示意圖)

●日常預防與護理

1. 避免接觸致敏原,忌用或忌食致敏食物或藥物。

2.積極治療腸道寄生蟲病。

3. 忌食肥膩發物。

4. 注意氣溫變化,自我調攝寒溫,加強體育鍛煉。

英國研究指出植物肉「毒過」真肉,素食者相較肉食者鈉攝取多42.5%!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不少人因信仰、健康、環保等理由傾向進食植物肉

綜合外媒報導,越來越多人因信仰、健康或環保因素選擇「素食」,以「植物肉」或「素肉」取代傳統肉類。據悉,這些仿真肉製品雖然外觀和口感逼真,但其含有的添加劑和調味料的量較多,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大。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82名二型糖尿病風險實驗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有一組對照組研究顯示,82名患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參與者,分為42名的肉食組和40名的素食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在此實驗中,素食組替代肉類的食品來自各大知名的加工素食肉品牌,而肉食組則食用傳統肉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胸肉、漢堡肉扒、香腸和雞塊。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鈉攝取量激增42.5%

研究結果顯示,就心血管疾病的幾項危險因素而言,動物肉類飲食的組別和植物肉類飲食組之間未觀察到明顯的影響。不過,兩組的膳食膽固醇含量均有所下降,儘管肉食者的反式脂肪含量最高,但其鈉攝取量在研究期間有所減少。相比之下,素食肉食用者的鈉攝取量卻增加了42.5%。

肉食者在實驗中血壓有所改善但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效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肉食者的血壓有所改善,而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儘管傳統素食對健康有益,但與植物肉等飲食的健康益處不宜混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英教授指出人工製成的植物肉經過大量加工後並無健康優勢

英國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營養科學教授哈爾達爾(Sumanto Haldar)博士解釋,傳統植物性飲食通常由全穀物、豆類以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物組成,而人工製成的植物肉則需要經過大量加工,最終產品可能含有大量鹽分、飽和脂肪和添加劑,以此模仿真肉的味道和質地。因此,這些食品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益上,未能達到傳統植物性飲食的水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教授呼籲食品行業改進植物肉產品使其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哈爾達爾博士呼籲食品行業重新評估和改進植物肉產品的開發,以確保其不僅口感佳,且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