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朱毛會師井岡山 中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歷史長河

朱毛會師井岡山 中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朱毛會師井岡山 中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2021年09月08日 10:00 最後更新:11:03

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由於起義戰略的指導失誤和戰術上的分散,致使三個團剛起義就連遭挫敗。在這關鍵時刻,毛澤東決定實行戰略退卻,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領經過「三灣改編」的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

而在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軍於8月3日陸續撤離南昌,南下廣東。在廣東潮汕地區,起義軍陷入敵人優勢兵力的包圍中,主力遭到打擊。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朱德收攏打散的起義部隊,和陳毅帶領部隊來到江西安遠縣天心圩。短暫休息後,朱德、陳毅對部隊進行整頓,隨後在大庾(今大余)又對部隊進行了整編。

朱德聽說毛澤東已經在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便派毛澤覃前去聯繫。1927年11月,毛澤東也派何長工打聽朱德的下落。何長工不顧個人安危二次進入廣東,千辛萬苦打探消息,卻沒有結果。一次,在韶關澡堂洗澡,何長工無意中從國民黨軍官口中得知朱德部駐防處。他喜出望外,急忙奔赴犁鋪頭。終於,他在犁鋪頭找到了朱德,聯系上了南昌起義軍餘部。

何長工。

何長工。

1928年3月上旬,當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進駐湖南酃縣(今炎陵縣)時,他得知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經過湘南起義,正向井岡山方向撤退。他當即決定兵分兩路去迎接朱德部隊上山。

3月29日,在毛澤覃帶領的特務連接應下,朱德、王爾琢率領主力部隊經安仁、茶陵到達酃縣的沔渡。陳毅率領機關和一部分部隊於4月8日到達資興縣城,同從井岡山下來的由何長工、袁文才、王佐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2團會合。毛澤東等率第1團在桂東、汝城牽制敵軍,掩護湘南起義軍轉移。不久,朱德、陳毅帶領直屬部隊到達井岡山下的寧岡礱市。

4月下旬,毛澤東率領部隊返回礱市,並立刻到龍江書院去見朱德。5月4日,朱、毛等人在礱市廣場舉行會師大會,正式宣布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建立(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大會還宣布,朱德任軍長,毛澤東為黨代表,陳毅為政治部主任。毛澤東代表第四軍軍委宣布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要求全軍指戰員一體執行。

井岡山會師油畫。

井岡山會師油畫。

毛澤東、朱德還總結以往作戰經驗,概括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的游擊戰16字訣,作為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遵循這一原則,第四軍又接連打退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三次進剿。井岡山出現了全盛時期。

建國後的朱德與毛澤東。

建國後的朱德與毛澤東。

1928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平江起義的紅五軍主力800多人,突破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來到井岡山。井岡山又多了一支革命勁旅。

井岡山會師在中共歷史上意義重大。這次會師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勝利之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