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何把阿諛奉承叫「拍馬屁」? 據說與蒙古人有關

歷史長河

為何把阿諛奉承叫「拍馬屁」? 據說與蒙古人有關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為何把阿諛奉承叫「拍馬屁」? 據說與蒙古人有關

2021年10月12日 10:00 最後更新:10:41

「拍馬屁」,相信每個人都拍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拍馬屁」現解作說些奉承話,以討好別人為目的。「拍馬屁」也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英國一名著名政事評論員兼拍馬屁專家施滕格爾 (Richard Stengel),出了一本《你太好人了-拍馬屁簡史》(You're Too Kind: A Brief History of Flattery ),專門傳授拍馬屁秘訣。經典一句是「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他說近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大有其人,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英國首相白高敦也是拍馬屁高手。

趙孟頫《浴馬圖》局部 (網上圖片)

趙孟頫《浴馬圖》局部 (網上圖片)

無獨有偶,中國拍馬屁也有著「馬屁拍在馬腿上」的提醒,要拍得來「啱火候」,其實是一門藝術。至於為什麼「拍馬屁」叫「拍馬屁」?據說與蒙古人有關。他們平日牽馬與人相遇,習慣於互相拍對方的馬說:「好馬」,以示讚賞和友好。也有傳因為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背,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另外,也有指因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馬」稱讚一番。

更多相片
趙孟頫《浴馬圖》局部 (網上圖片)

「拍馬屁」,相信每個人都拍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拍馬屁」現解作說些奉承話,以討好別人為目的。「拍馬屁」也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英國一名著名政事評論員兼拍馬屁專家施滕格爾 (Richard Stengel),出了一本《你太好人了-拍馬屁簡史》(You're Too Kind: A Brief History of Flattery ),專門傳授拍馬屁秘訣。經典一句是「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他說近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大有其人,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英國首相白高敦也是拍馬屁高手。

古人騎馬圖(網上圖片)

無獨有偶,中國拍馬屁也有著「馬屁拍在馬腿上」的提醒,要拍得來「啱火候」,其實是一門藝術。至於為什麼「拍馬屁」叫「拍馬屁」?據說與蒙古人有關。他們平日牽馬與人相遇,習慣於互相拍對方的馬說:「好馬」,以示讚賞和友好。也有傳因為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背,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另外,也有指因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馬」稱讚一番。

趙孟頫《飲馬圖》 (網上圖片)

以上不論是哪種說法,均無貶義。但久而久之,「拍馬」也逐漸演繹成「拍馬屁」,我們也將這個本是誇讚馬的說法而轉向於人,象徵趨炎附勢,巴結權貴。如何轉變則無從考究,不過在「拍馬屁」的解釋下,懂得「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很多(畢竟像施滕格爾說,這是「提高地位的技巧」),中國自古靠「拍馬屁」而成功上位的不乏其人,如趙高、張讓、賈充、賈謐、高力士、安祿山、蔡京、高俅、賈似道、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今次要說的是南明時期的馬吉翔,因為「拍馬屁」成功得死裡逃生,還做了明代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

影視中的李定國 (網上圖片)

據說,馬吉翔從京城一個混混,因拍了大太監高起潛的馬屁,到錦衣衛當了小吏。在清兵入關、崇禎死後,他便跑到南京的福王處,升為總兵。後來被抗清將領李定國捉住,馬吉翔在獄中,他首先用「拍馬之術」迷惑李定國的心腹龔銘,對龔銘說:「下官平生有一憾事,沒見過西府將軍李定國,死難瞑目,可否令吾一見?」李定國知道後同意了。馬吉翔於是頸戴枷鎖,給李定國叩了三個頭,然後直直跪著,定定看了李定國許久,面上漸漸露出了笑容。李定國甚感奇怪:「汝有何言?允汝一訴。」

明萬曆《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網上圖片)

馬吉翔注視著李定國,良久才說:「下官聽人說,西府將軍英武絕倫,威風八面,凡見到將軍的人,沒有不受到感動和激勵的,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見果然果然!將軍身上難道有神力嗎?為什麼使人看了還想再看?啊,再造國家,千古無兩,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下官能在死前看到將軍,一切都放心了,國家有救了,下官死亦瞑目了!將軍保重,下官這就告辭了!」他又給李定國叩了個頭,爬起身,連聲笑著欲轉身出去。

古人騎馬圖(網上圖片)

古人騎馬圖(網上圖片)

以上不論是哪種說法,均無貶義。但久而久之,「拍馬」也逐漸演繹成「拍馬屁」,我們也將這個本是誇讚馬的說法而轉向於人,象徵趨炎附勢,巴結權貴。如何轉變則無從考究,不過在「拍馬屁」的解釋下,懂得「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很多(畢竟像施滕格爾說,這是「提高地位的技巧」),中國自古靠「拍馬屁」而成功上位的不乏其人,如趙高、張讓、賈充、賈謐、高力士、安祿山、蔡京、高俅、賈似道、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今次要說的是南明時期的馬吉翔,因為「拍馬屁」成功得死裡逃生,還做了明代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

趙孟頫《飲馬圖》 (網上圖片)

趙孟頫《飲馬圖》 (網上圖片)

據說,馬吉翔從京城一個混混,因拍了大太監高起潛的馬屁,到錦衣衛當了小吏。在清兵入關、崇禎死後,他便跑到南京的福王處,升為總兵。後來被抗清將領李定國捉住,馬吉翔在獄中,他首先用「拍馬之術」迷惑李定國的心腹龔銘,對龔銘說:「下官平生有一憾事,沒見過西府將軍李定國,死難瞑目,可否令吾一見?」李定國知道後同意了。馬吉翔於是頸戴枷鎖,給李定國叩了三個頭,然後直直跪著,定定看了李定國許久,面上漸漸露出了笑容。李定國甚感奇怪:「汝有何言?允汝一訴。」

影視中的李定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定國 (網上圖片)

馬吉翔注視著李定國,良久才說:「下官聽人說,西府將軍英武絕倫,威風八面,凡見到將軍的人,沒有不受到感動和激勵的,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見果然果然!將軍身上難道有神力嗎?為什麼使人看了還想再看?啊,再造國家,千古無兩,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下官能在死前看到將軍,一切都放心了,國家有救了,下官死亦瞑目了!將軍保重,下官這就告辭了!」他又給李定國叩了個頭,爬起身,連聲笑著欲轉身出去。

李定國就問他:「汝難道有冤情嗎?允汝訴來!」馬吉翔搖搖頭,從容地走了。一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關心國家黎庶的人,難道會是個敗壞國家的奸臣嗎?李定國指示龔銘暫緩執刑,重新複查他的案件。不久,馬吉翔被釋放重新做官,執掌了軍政大權。

明萬曆《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網上圖片)

明萬曆《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網上圖片)

據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的《永曆實錄》以及當代史學家顧誠著有《南明史》所載,馬吉翔是武進士出身,歷官至廣東錦衣衛都指揮使:「諂媚李定國心腹左右,遂為李定國所信。」清兵迫近時,他慫恿南明永曆帝及李定國,棄巴蜀而遷朝廷於滇西,再脅迫永曆帝至緬甸後,最終在吳三桂攻入緬甸時被殺。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