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領導地位

歷史長河

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領導地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領導地位

2021年09月30日 10:00 最後更新:10:32

1934年底,湘江戰役慘烈,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進入貴州境內,紅軍面對數十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兵力懸殊為長征以來之最。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強渡烏江後,智取遵義城,中共中央隨即召開為期3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參加人員。

遵義會議參加人員。

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開。參加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博古(中共中央總書記、「三人團」成員)、周恩來(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三人團」成員)、朱德(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總司令)、毛澤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張聞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陳雲(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

政治局候補委員有王稼祥、劉少奇、何克全、鄧發,紅軍總部及各軍團負責人有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還有黨中央秘書長、《紅星報》主編鄧小平。李德以共產國際駐中國軍事顧問、「三人團」成員的身份參加會議,伍修權擔任李德的翻譯。

遵義會議油畫。

遵義會議油畫。

這是一次事關中國革命前途和命運的會議,集中解決當時最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領導問題。會議氣氛非常緊張,雙方展開激烈辯論。首先是博古代表中共中央及「三人團」(博古、李德、周恩來)作主報告,他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敵強我弱,極力為軍事上指揮錯誤作辯護。周恩來作副報告,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上的錯誤,並檢討自己作為「三人團」成員應負的責任,力推毛澤東領導紅軍。張聞天作「反報告」,系統批判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

張聞天當時是中共僅次於博古的二號人物。

張聞天當時是中共僅次於博古的二號人物。

毛澤東在會議上作了長篇發言,一針見血地指出「三人團」在軍事上是「防守中的保守主義」、「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支持張聞天的「反報告」和毛澤東的發言。經過反復辯論,由張聞天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徹底清算了「左」傾路線的惡劣影響,充分肯定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把中國革命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鑒於當時的政治形勢,會議決定放棄在黔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計劃,領導紅軍北渡長江,向西北轉移。會議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領導權,增補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博古(左)和李德。

博古(左)和李德。

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長達4年之久的統治,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