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排便一日幾次先算正常?醫生揭關鍵在於「持續性」

生活事

排便一日幾次先算正常?醫生揭關鍵在於「持續性」
生活事

生活事

排便一日幾次先算正常?醫生揭關鍵在於「持續性」

2021年10月18日 09:00 最後更新:11月01日 16:49

當排便不順時,不但會引爆便祕、痔瘡、腸躁症等消化道危機,身體累積毒素也易造成各種慢性病。到底幾耐排便一次才正常?澳洲一名醫生強調,重點並非在「一次大多少,或一天大幾次」,而是排便頻率的「持續性」。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英國《太陽報》引述該名醫生的經驗,指一次有位病人前來求診,對於自己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感到憂心,因為他的伴侶一天能上到3次,讓他懷疑自己是否有排泄不健康等情況。醫生則表示,「幾多次大便才算健康沒有所謂」,關鍵字是在於「持續性」,只要維持差不多大便頻率,基本亦沒太大問題。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醫生提醒,大便時的坐姿和排便是否能順暢也有關聯,並建議應該要坐直身體,不要像滑手機那樣彎腰駝背,而且現在愈來愈多人家裡備有小凳子,在排便時可以讓雙腳踩在上面,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健康的姿勢,「如果你把雙腳放在小凳子上的話,就是在模仿蹲式的大便姿勢,研究已經指出這是最健康的一個姿勢」。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醫生續指,如發現自己排便頻率不固定,建議可紀錄每天吃的食物,觀察進食與排便順暢的關聯,進而排除掉會造成排便阻礙的食物。至於什麼樣的食物能夠最好的促進排便,他推薦蘋果、牛油果、豆類和花椰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澳洲一名醫生強調,重點並非在於排便次數,而是排便頻率的「持續性」。網圖

澳洲一名醫生強調,重點並非在於排便次數,而是排便頻率的「持續性」。網圖

台灣國健署揭秘10種常見「假蔬菜」警惕飲食陷阱,並分享3招補充蔬菜小技巧。

國健署分享3個補充蔬菜小技巧維持飲食均衡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日常生活三餐都會選擇購買便當簡單解決,但也有人擔心這樣的飲食習慣可能不健康。為了幫助外食族保持健康飲食,台灣國健署於FB專頁「食在好健康」上分享了3項補充蔬菜的小技巧,教導大家如何在外用餐也能維持均衡的飲食結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1.飯少菜多

國健署建議民眾在選擇快餐或便當時應嘗試「飯少菜多」的搭配方式。例如,在自助餐中可選擇減少飯量,增加一道蔬菜料理,以達到更健康的飲食比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2.含蔬菜的主菜

選擇含蔬菜的主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青椒炒牛肉、洋蔥炒肉絲或甜椒炒雞丁等,這些含有蔬菜的主菜不僅美味還能提高蔬菜的攝取量。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3.避開假蔬菜陷阱

國健署特別指出,在夾取菜品時需注意避免選擇像粟米、薯仔、蓮藕等常被誤認為蔬菜的全穀雜糧。這些食材雖然也有營養價值,但並不屬於蔬菜類,因此在追求蔬菜攝取量時應避免選擇。其他易被誤認的食材還包括南瓜、芋頭、山藥、栗子、綠豆、皇帝豆、荸薺等。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在便利店可選擇有效補充蔬菜的食品

國健署也提到,若民眾只能在便利店解決一餐的情況下,建議選擇青菜滷味、關東煮或者各類微波即時湯品,如番茄蔬菜湯、竹筍湯、蘿蔔湯、猴頭菇湯等,這些餐食可以有效補充蔬菜的攝入,保持飲食均衡。通過這些簡單的調整,即使在外食的情況下,也能夠做到營養均衡,有助於維護良好的健康狀態。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