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唐朝武惠妃勾結奸臣 施計令皇帝連殺三子

歷史長河

唐朝武惠妃勾結奸臣 施計令皇帝連殺三子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唐朝武惠妃勾結奸臣 施計令皇帝連殺三子

2021年11月30日 11:00 最後更新:13:32

為取得皇位繼承權爭太子之位,皇親國戚可說無所不用其極,宮內宮外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唐代的武惠妃,為了讓兒子登上帝位,用計唆使唐玄宗先廢了太子,再將太子及兩名兒子,合共三人殺掉,心狠手辣。

影視中的唐玄宗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唐玄宗 (網上圖片)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她從小受武則天的庇護,嫁給唐玄宗後,深得唐玄宗的寵受,更為為唐玄宗誕下四子三女。武惠妃一心希望兒子李瑁成為下一個皇帝,可是當時的皇帝已有了太子的人選,便是同樣備受寵愛的的趙麗妃的兒子李瑛;加上李瑁排行十八,要由他當上太子,實在是難於登天。

影視中的武惠妃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武惠妃 (網上圖片)

本身姣麗可人的武惠妃,為了一步一步將兒子捧上帝位,先媚惑玄宗,令趙麗妃失勢。但雖然如此,礙於禮教,唐玄宗即使對趙麗妃寵愛不如以前,但仍然沒有改變捧太子李瑛為帝的初心。

當時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對於武惠妃的行徑都看在眼內,並為母親失寵一事打抱不平,頗有埋怨。由於三人並沒有隱藏怨恨,不久便為武惠妃所知曉,借機向唐玄宗哭訴,說三位皇子,想盡方法要設計謀害她。唐玄宗寵愛她,原本一怒之下想要廢了太子,但被大臣張九齡勸阻下才作罷。

影視中的趙麗妃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趙麗妃 (網上圖片)

不久之後,張九齡被罷官,以口蜜腹劍著稱的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時常對她說壽王的好話,惠妃便對他相當敬重。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毀謗三名太子,與妃薛氏之兄薛鏽共謀異事。

惠妃將計就計,派人去召三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想請他們幫忙,三人不知有詐,於是穿好盔甲入宮。惠妃此時向玄宗告密,說太子跟另外兩個王爺要謀反。玄宗派人察看,以為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議。李林甫不如張九齡那麼正直,只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干預的。」玄宗便下定決心,廢三王為庶人,賜薛鏽死。一日後,又再處死了三人。這事件《舊唐書》亦有記載。

影視中的唐肅宗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唐肅宗 (網上圖片)

不過,武惠妃的如意算盤最終也沒有打響。雖然李林甫推舉李瑁為太子,但唐玄宗仍然選了李亨,亦即日後的肅宗。肅宗即位後,即為原太子李瑛平反,恢復其「太子」稱號,並廢絕武惠妃的「皇后祭享」(即皇后祭品的規格,武惠妃死後曾被玄宗追封為皇后)。武惠妃死後,總算得到報應。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